关灯
护眼
字体:

母亲的纺织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我幼年和童年的时候,母亲每年都要纺花织布。即使在我的家乡豫西山区那样偏僻的农村,祖传下来的老式的纺车和织布机,也属非常罕见了。那时,我们村大约有三百户人家,似乎只我们家有。

    那还是人民公社的年代,生产队里每年都会有一大块地专门种植棉花。我犹记得那块棉田,是一块坡地,土壤里夹杂着无数小石子(优质的耕地要种小麦和玉米)。那时,种棉花虽是国家下分的任务,却也是生产队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棉花摘收后,大部分要卖给国家,供给国营棉纺厂。少部分优质的,和质劣够不上级别的,就分给村民,以供农家做棉衣棉裤和被褥之用。

    我十岁的时候,文革刚刚结束。整个村子,虽然都很贫穷,但还是有相对好过些的家庭。这主要看家里劳动力的多少,和主妇操持家务的能力了。

    我们家算是我们村里相对好过些的家庭之一了。在母亲的操持下,家里虽然人数众多,但量入为出,从没寅吃卯粮过(吃的自然以粗粮为主了)。那是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衣食住行都不容易。就说穿的,因为布料紧张,国家便只好按人头分配布证凭证“撕布”但这并没有难倒母亲,一家人虽然穿的简朴,但至少衣着整齐干净。逢年过节,孩子们还能每人添一半件新衣。而这,全得益于母亲织布。

    母亲有一整套纺花织布的器具。从纺锤,到纺车,到织机,到经线用的工具(名字我已经忘记),一应俱全。

    每年秋收之后的闲暇,母亲便将家里分到的棉花拿到邻村的弹花铺里弹了,留少许用以“贴补”棉衣和铺盖之外,其余都用以纺线织布。

    伊先要将棉花碾成棉花条。这是纺花织布的第一道工序。伊扯下一大把柔软蓬松的棉花,用光滑的比筷子略粗的高粱干儿(穗下的一段)裹了,在一块大木板上碾搓,棉条便做成了。做成上百根棉花条之后,伊便安装好纺车纺线。

    母亲防线,那是何等古典诗意的画面呢。

    伊用左手食指和拇指轻巧的捏着棉花条抽线,右手摇动纺车,一根细长洁白的棉线便从棉条里均匀抽出。等左手向身体的左后方伸到极致的时候,右手突然反向摇动纺车,左手顺势回放,棉线就自然均匀的回缠到纺锤和线穗上了。

    这是纺线的一个小周期,一根棉花条,要经过数十个这样的周期反复,才能纺完。这道工序极具难度。首先是左右手动作的协调,右手摇车的速度和左手抽线回线的速度要协调一致。抽线更要速度适中,太急太快了,就会断线;太慢了,出的线就会很粗。而快慢速度不均,线肯定粗细不均,日后织成的布就会粗糙。

    整个纺线的过程,母亲进行的轻松自然。伊动作娴熟优雅,还能在适当的时候分神和旁边的人说话。从没忙中出错过。五六岁的我,经常伴在母亲左右玩耍,一边看她纺线。纺车和纺锤转动的声音,很有节奏,不啻一曲优美的旋律,永远纺进了我幼时的记忆。

    纺好无数线穗之后,伊开始用纺车把纺线缠成大挂。这个过程的操作,我已记忆模糊,难以准确详细地描述了。

    再然后是经线。伊找个空旷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