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恐怖片的程度其实远远超过情色片,欣赏标准也很单一,就是非吓人不可。基于“恐怖”与“恶心”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经历了群尸玩过界等血流成河、肢离破碎的眼球激刺之后,我决定不再相信西式“恐怖”与“吓人”会存在必然的联系。哪怕是在“类型”后面清晰地打上“惊悚”两字的著名大片,也未必能让我吓得闭上眼睛。
在这里,我丝毫没有对大师不敬的意思,库布里克的闪灵尽管是取材于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说,但是出来的效果也许与“恐怖”还有一定距离。无论是孩子出现鲜血汹涌的幻觉,还是幽灵满脸是血的举杯饮酒,可怜的妻子带着孩子四处奔逃的紧张,都让这部电影陷入一种“惊险有余,恐怖不足”的尴尬。当然,大师只不是过想用这个故事的“壳”比表达更深一层的内容,但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就单从恐怖片的角度来看,反正并没有吓着。
其实心理恐怖片并不是好莱坞擅长的东西,哪怕是搬出如第六感这样成功的案例,那些不痛不痒的鬼魂出现在房内时,除了阴冷感稍强之外,也并无特色,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结尾的超强创意。但是这样的包袱只能抖一次,后来约翰尼。德普的神秘窗就没有再让我们惊喜,可是老外们还是乐此不彼地玩所谓的“心理惊悚”哪怕我们看了一点也不“悚”后来像麦圈、黑暗、捉迷藏等等故弄玄虚看似高深的同类型片不断推出来,当梅尔。吉普森、克里斯蒂娜。里奇这样的大牌竭力在大银幕上睁着一对惊恐的眼睛时,我却快要睡着。
当然,也有让我睡不着的电影,比如惊声尖叫、德克萨斯链锯杀人狂、猛鬼街,一个个弱小的人以极其残酷的方式死去时,我的确不想看到下面再出现“惨剧”于是每次看到这样的电影里有个帅哥或靓妹落单,我就紧张了。那种紧张不是因为怕,而是我们的“良知”作怪,所有后果都是能预料到的,但却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我们害怕。可那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惊吓,看过后除了出一身热汗就没留下什么了,这样的电影特别适合精神差的时候暂时用来刺激自己的神经,因为看过后两天,你基本上就想不起里边的“恐怖镜头”了。
从那时开始,我就努力回忆那些真正让我怕到骨髓里去的电影,脑中浮现的却是几部低成本名不见经传的电影。比如残更幽灵三更天,这是一部我到死都会记牢的电影,到现在还是常常会出现在我恶梦里。虽然是最最俗套的怨鬼报仇的故事,却集合了大量恐怖元素,比如悄悄出现在身后的女鬼,孩子轻轻在楼下喊:“妈妈,有个阿姨在你后面。”风一吹,红烛变成了白烛,然后就阴风阵阵,女鬼凄怨地叫声,把我吓得半死,那种粗俗却毫不掩饰的吓人方法硬生生让我们感到了彻骨寒意。
后来又看了一部同样鬼影重重的四月七日,里边的恐怖元素很丰富,罗兰扮演的老师突然疯狂,当她笑嘻嘻地对着押送她去医院的警察吐出一截手指时,我的尖叫声绝不亚于电影里那个警察,那种让我们心理有了准备却还是突如其来的恐怖是最铭心刻骨的。当然,最绝的还是山村老尸,这个电影很讨巧,那些恐怖章节都好像是为你的看恐怖片心理“量身定制”的。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