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评新纳粹佛学所谓的《灭苦之道》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时间内就发挥了劣币逐良币的排挤效应,世间思惟湮没了正法的思惟!

    也正是这个结论帮助作者顺利地认证了他的逻辑观点:可惜一般人寻求情感寄托的渴切远超过理性的正思惟。修多罗的正义虽有阿罗汉们苦心维护,但防线还是很快被冲破,佛弟子的宗教情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挥了劣币逐良币的排挤效应,世间思惟湮没了正法的思惟!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偏离如来正法,只有直到了今天,作者写作了这一本书后,探究了这一切的源头后才正法了。

    所以我的评论:作者提出的正法到底是什么?根据作者描述,那是如来初证时得的大法,那是一种超越一切世间的大法,那是超越到佛陀都担心不能传世,再也没人能够得证了的大法;那还是一种只有阿罗汉得以替如来保全并且修订成了的大法“阿罗汉们所结集的法便称为修多罗”同时如来还因为是人的原故,并且很务实,很有情感,流传下来很多的是人的言论,与大法无关。这些言论在后世修了许多经典,因为人的情感问题造成了更多的流传,并且胜过了代表正法的阿修罗。

    这就是全书的理论根据了的!这个理论明显的缺陷是在那里呢?

    第一:我们只是被作者拿一个超越得大过了佛祖的大法给吓唬住了!这个大法到底是什么?真的就超越到除了佛祖后就没有人能够再得证了?真的就只有阿罗汉保全了如来的正法?

    第二:历代宗师自由诠释了如来的大法这个结论是对的吗?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什么叫自由诠释?这个罪名成立吗?

    第三:有关真理是怎么被发现的哲学里,作者所认为的真理大得只有如来能得证的逻辑非常可笑!我们作这样的推导:

    如来是一个人——如来这个平凡的人通过了修行从而得到了大法的真理——我们也是平凡人——我们也可以似如来那样通过修行得到了象如来那样的大法。

    我上面所用的逻辑是正确的三段式逻辑,没有错。

    而作者运用的逻辑就很有问题了,我们看看:

    如来是一个平凡人——如来这个平凡人通过了修行从而得到了大法的真理——如来的大法大得超越了一切——如来的大法只有如来一个人能得证——或者只有阿罗汉在如来不在世后保全了如来大法的教义——历代宗师自由诠释造成了正法被隐没——所以我们平凡人只有通过正法才能够得到如来的大法。

    这个逻辑错误在那里呢?先声明如来是个平凡人,还说明了如来是通过一个平凡人的努力修行来得证大法的,最后结论却说除了如来之外,其他的平凡人不能通过自己的修行得证如来法。前后矛盾。

    要解决这个逻辑矛盾就得这样做:或者说明如来并不是平凡人,或者说明如来不是通过平凡人的修行努力得证了大法的——再或者说明就是如来也都没有得证什么的大法!

    第四:最有力的反驳是——假若这个正法真的大到如斯!如来这一个平凡人又是怎么可能得证的?假设如来真是这么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那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行得证大法,我们其他的平凡人为什么又不能?

    第五:作者明显对认识真理的哲学非常逻辑混乱!第一点是他既然在说法大过如来,那这法就是绝对的了并且普遍的了。(这法那里都有,随处都可修行)又说如来法是如来独有的,我们要正法才能得到。(这法只在修多罗经,不能自由诠释)

    五、“佛法的核心是灭苦之道,它并不教导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死亡;佛法教导如何拒绝痛苦又无谓的生生死死。从生到死就是世间,佛法教人出离世间。”

    “佛法非但既不消极也不入世,甚至可以断言只有佛法才不逃避无可闪躲的生命议题,积极面对现实”

    到此,书中在论述有关作者的佛想时,无疑这是一种哲学思维!宗教的成份反而没有了多少。只是在论述一种生命哲学的价值观。他所作的解释很有意思!确实出人意料。“历代多少祖师大德便是因此羞于承认佛教的厌世而特别表现得积极入世,以期扭转世人对佛法的认知。”在猛烈的批评了先祖大德们后最后再来个折衷——“如今既已有多如‘大林中叶’的三藏十二部经供应一般人的需求,那么也让修多罗的正义还原,提供‘甲上土’那一小撮智者最深沉、最深切的需要。”

    所以我的评语:很可怕啊!谁不想做甲上士的?

    六:终于看到了一句公道话了的!“然而,禅定的功用只是扩大了人们的视界,生命的期限从今生延续至生死轮回,世间的舞台由人身拓展为五道众生。但生命的茫然依旧、世间的苦迫依旧。解脱,光靠禅定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后面这说法确实是正法吗?“灭苦,是修学佛法不可或忘的唯一目标。何者为苦?苦从何来?苦如何灭?如何训练灭苦的技能?这是所有人类文明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至高无上的智慧,也是佛陀唯一想告知世人的真理。”

    所以我的评论:哈哈哈哈!笑死个人了的!前面都把如来大法说成了个大到吓唬人了的不可超越的东西了,这作者又怎么如此一句有关苦的说词就括概了所有的如来大法正义????

    而更可笑的是把如来大法说成是一种技能恐怕也还真是笑死了先祖大德们了的。大可判个轻漫佛法之罪了的。

    七、好一个有关世间思维的概念。“何谓世间思惟?不消说,因自私自利而作奸犯科当然是基于世间思惟,但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光耀典范也脱不开世间思惟的范畴,再更深入地追究下去,佛教徒那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宗教情操,又何尝不是世间思惟!世间思惟的范围实在太过广泛也太过普遍,简直不容列举,仅能将它的运作过程稍作介绍,藉以描述世间思惟的定义”这是愚弄那个的?

    “感官是众生接收资讯的管道,透过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意知,每一个人拣选所关注的资讯营造了自己的世间。众生放任自己的心意,随逐这些资讯的节拍起舞:感受、想像、思量、辨识,依之发展自己的思惟模式。这样的精神活动,一律归纳为世间思惟。它们是轮回的动力,推动众生经历一世又一世的世间。

    思惟四圣谛对人们而言,则是既陌生而又毫无概念的。它和世间思惟相反,必须沉着、敏锐地觉察自己感官和心意的一切活动,不令随逐世间而翻滚搅动,并藉这样的观察,透视生命的真相、解决生命的问题。”

    作者通过确立一个相对的概念“世间思维”和“思维圣谛”来开始阐述自己的主张。

    (2012-5-912点38分,我终于是看完了这本书的前言,睡觉去!)海天居士如是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