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都买好了房子。她说她大儿子在浦东买的房,花了一百多万。小儿子买的也是别墅,她说是早几年买的,但也花了六十多万。
对于老年人,我总是尊敬的。老太太说她身体不好,主要也就是这个腰。我说这是自然的现象,让她平时多吃一点含钙高的食物,再就是经常出去锻炼锻炼。她哈哈大笑,锻炼是不可能的,现在走不了多少路,也就不行了。再说吃药,也什么都吃过了,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现在干脆什么也不吃了。她说并不是缺钱,她吃药的这些钱也都是可以报的。
是的,上海人有理由瞧不起别人。因为他们的安定。一般来说,上海本地人都不怎么做生意,大都老老实实地上班。说实话,外地人要想在上海立住脚,做生意也是唯一的出路。这句话是否在四川北路时一个推销员对我说的,他说,在上海真正的大富豪也都是外地人,而上海的本地人则老实很多。从某一种价值观来说,上海人的选择也无疑是明智的。他们做到了生活休闲,有了生活的质量,老有所养,也少了后顾之忧。这又使我想起了老太太的那句话,上海人重教育,对于孩子读书,再怎么也都是要支持的。
与上海人相比,我想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是不幸的。就拿老太太口中的这些外地人来说吧,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也只是因为家里太穷,只好出来找点闲钱。火车南站正在加紧地建设,这里面也就有很多的外来工,他们来干最脏最苦的活计,却拿不上中等的工资。他们的工资还没有普通上海人的退休金高,这些也都说明了什么呢?当城里的老人们安心悠闲地享受生活时,而同样年纪的农村老人则只能在烈日下辛勤地耕耘着。可是朴实的农村人,他们没有说这些不公平,也没有说城里人的优越是不可以忍受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城里人为什么优越?有一句话永远是真理,我也永远信奉,那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再说一说小孩子的教育,老太太的大孙子已经在读大学了,一说起他,她还是抑制不住地高兴。她又说她小儿子挺吃亏,因为结婚晚,养孩子也就累了不少。她现在的小孙子才读五年级,长得胖嘟嘟的,一天也不曾看他出来。老太太说这小子也从来不跟外地人来往。说实在话,在他们的眼里,外地人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是上不了台面的,是低下的。一句话,那就是上海本地人似乎永远也都要高几阶,哪怕是在屋子里面的收拾打扮上,还是在思想上。
我说家里难道没有把孩子送事假期辅导班吗?老太太说,送了,就是在不远处的那个什么画画的地方,她说她也不懂。再加上儿子儿媳也都在上班,也没有人送他。她说他每次去的时候,也就给小孩子二十块钱,让他打的过去,然后再打的回来。可是老太太还是说,也没见到他画点什么出来。
相比之下,这里那些从安徽老家来的小孩子们可没有那么幸运了。在一家小面馆里,一个小孩子不停地在帮客人端面,然后再去洗碗。要是跑慢了,还要被她老妈教训一顿。就说旁边的这几家里的孩子,每天在家里也就是看看电视,还有一个小女孩,还要帮她爸爸妈妈洗衣服。听说这一片也快要拆迁了,对于那些在小街上开店的人们来说,也就少了一条生计的来源。对他们来说,也算得上是一次不小的震动了。而对于老太太一家人,拆迁对他们也就意味着可以分到一套新房,再就是一些经济上的补尝。头几天她儿子叫人将这个巷子盖上了,说是在拆迁的时候这些也都是要算平方的。
一走出巷子,外面的味道也还是那么大。可也就是老太太口中的这些外地人,撑起了这儿的繁荣。也只要源源不断的外地人的涌入,这座城市也才会有活力。也许过不了多久,这儿便会被高楼大厦所取代。而我也正好有这个运气,见证了上海老一代人或者说是老一层的房屋翻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疑将会有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繁荣的上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随着小区化的逐渐形成,在以后的岁月里,像目前这种上海本地人直接与外地人条交道的机会我想不会再有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