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长庆网刊登了一条醒目的新闻:长缨在手4000万吨——长庆油田迈上4000万吨油气当量快车道(日产油气当量11。1万吨,建设“西部大庆”任重道不远),长庆油田比原计划提前一月突破4000万吨的“喜讯”如同一声春雷,炸的人热血澎湃继而心惊肉跳,有人信誓旦旦:2012年保证拿下5000万吨,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我们完全毋庸置疑,长庆完全可以比原来设想的2015年实现提前3年之多实现其庄重的承诺。但问题是,5000万吨之后怎么办?名噪一时的长庆油田究竟还能走多久?
长庆区块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以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藏为主,是世界级罕见的超低渗透油藏,因储层致密、开采难度大,一度被国际权威机构断定为没有开发效益的边际油气田,长期以来主要以压裂方式进行开采。一口油井、气井的产量本来就不高,林立于荒原大漠的磕头机忙碌不停歇,貌似油气滚滚抽不完。其实,很多时候是白忙活,根本抽不出来东西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却能在广袤的鄂尔多斯盆地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个井场布置居然十余口油井!疯狂得有些过分的开采手段,将导致怎样的悲剧发生我们不难想象。揠苗助长得不偿失,古人早已告诫我们要尊重规律,按照客观事实办事,但是无知而愚昧的后来人却自作聪明,饮鸩止渴浑然不知不说尚且自鸣得意,可悲可叹!
媒体报道长庆油田决策层非常乐观地宣称,将在5000万吨基础上至少稳产5年以上。我虽然没有学过什么油藏评价、产能预测、地质知识也是略懂皮毛,但单纯从年数上就可以感觉出来这个愿望实现起来有些艰难,领导层也不那么信心十足。而且从一线的经历我也隐约预感到,长庆日后的日子将会过得很艰辛。记得在一线测井时,担负着寻找新的油气区块的陇东油探、评价项目组,不畏千辛万苦到一些偏远的地方打井,比如与长庆油田主产区庆阳相隔千里之外的平凉地区,但却收获颇微,因为一些重点探井的油气含量在录井、测井上显示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定论为枯井、空井,为了推卸决策上失误的责任,甲方项目部不得已使用了他们并不怎么喜欢的“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英文缩写:mci,被誉为中油测井的杀手锏,系我们引以为豪的“3电2声1核磁”系列核心技术之一)”他们企图通过微扫仪来搜寻一些裂缝——所谓的含油气构造,寻找可能的油气层位,并通常将重点探井改为常规生产井,以尽可能挽回损失。
长庆的原油品质很差,自古就有“破棉袄”(扔掉可惜,穿着不保暖)、“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说法,压裂攻关后终于将可怜的油苗、油花强硬地挤压出地面,终于走出百万吨的徘徊低谷并取得今日之成就。但是,在赞叹长庆人“攻坚啃应、拼搏进取”、“磨刀石上闹革命”的同时,我们也在人为地破坏地质结构、破坏本来就很微弱的油气层系,有限的原油毁灭性、不计后果地开采,总有断流的一天!
在长庆油气当量跨越式发展征程中功劳最高的是天然气。鄂尔多斯盆地一直就有“半盆油满盆气”之说,地下可谓气虎咆哮,让长庆扬眉吐气了一回。但是,气开、气评、气探乃至水平井越打越多,天然气主力战场苏里格也是上百部钻机云集,随着钻探技术的飞跃发展,钻井周期明显缩短,一口口的气井迅速诞生在日趋锋利、坚硬的钻头之下。如此大规模的开采,逞一时之快,尝到了暂时甜头之后的喜悦也许很快就会被无油无气的愁肠百结所替代。报道说,川庆钻探长庆钻井30533钻井队成为陇东油区第一支单机单队年进尺突破8万米的王牌钻井队,他们突破8万米的有效时间为250天2小时。我曾经有幸去过标杆钻井队30533队井场测过井,他们的打井水平与技术堪称一流,钻井技术的日趋精湛与神速也由此让我们叹为观止。但是扪心自问,这光彩照人的数字后面多少是以过度开采为代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