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上完大使馆妈妈这一课时,引起了我的思考。这一课它不应该仅仅只是表达了:乐于助人、热爱祖国、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思想情感。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年轻人从上海乘飞机到布拉格,由于语言不通,手足无措的年轻人得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照顾。在他顺利到达荷兰之后,写了一封感谢信,称大使馆为妈妈。在信中也表达了自己永远热爱祖国的情感。从大使馆工作人员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乐于助人。那么,从年轻人身上我门看到的仅此是热爱祖国、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更应该注重的是这样一个细节,当年轻人顺利到达荷兰之后,写信并寄给大使馆,称之为妈妈。这是一个多么平常;多么简单的做法啊。
说到这里,不由地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进花甲的富翁老头儿,曾在商界叱咤风云,因此他非常富裕。可是当他离开了那头脑相战的地方,静享晚年的时候,他感到有些寂寞、沉闷了。这让他的子女们很是不安起来,想了很多的开导办法,可都不能让他快乐。有一天早晨,他起得很早,把家人召集到一块儿对他们说:“我很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支助那些值得支助的学生。这我已经想了很久了。”“这不难啊!”家人们说。接下来很快联系了一所小学。来到学校时,校长知道有这么好的机会,便滔滔不绝的推荐了一大堆名字。“这些学生都是我支助的对象吗?”老头儿在心里默默问自己。也就没有立刻答应具体是那些。这让校长开始怀疑,什么话也没多说,老头儿带上了这二十多位同学的名单离开了这所学校。老头儿马上叫自己的女婿开车送他到新华书店,一进店,他一股脑儿就选了二十多套学生辅导系列丛书,女婿见父亲的这一举动,开始不解。老头儿把这些资料按校长提供的名单一一寄给了他们。他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半个月、一个月过去了。老头儿开始不安起来,又焦急又无奈,可他不愿意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说出来,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终于,他是等到了,一封从那所学校寄来的信,他顿时喜出望外、释然了。打开信,看着那稚嫩的笔迹但不失庄重,听这那稚气的语气但不失恭敬。“敬爱的爷爷:您好!您寄来的资料我已经收到。我非常感谢您!这是我长这么大得到的第一分关爱,我要将这分爱永远珍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定要以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报效祖国的志向来回报您。爷爷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做到的。最后,祝:爷爷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老头儿边看边点头,嘴里还不时地发出“嗯嗯”的低语。是她,是她,就是她。后来老头儿就把这位来信的女孩作为了他长期支助的对象,一直到大学毕业。
对于这样一个故事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校长推荐的支助对象都是急需帮助的啊,或许有的是经济困难,或许有的是成绩优异,恐怕这就是校长的立足点。固然以上两类是作为支助的首选,但是老头儿不仅仅需要这些条件作为支助的的前提。试想,这两类学生如果不具备老头儿选择的那位女孩的素质,支助可能会使之得到缓解,走上成功之路。但忽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主义的滋生、只强调自己忽视他人。这样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大有不利的。
也许生活中一句“谢谢你”它体现的不仅仅是对对方劳动成果的肯定、对礼貌的展示,更体现的是一种感恩,一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在荧屏上我们也见到不少光天化日之下小偷抢劫的现象,然而众人见之麻木不仁,视若不见,但也不失见义勇为者。也有不少出自车祸肇事者逃之夭夭,后者见之相救反被咬的事件。住在城市里的人,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同是一栋楼房、同一单元、同是门对门。可是数十年里仍有不知道其姓名,也更不曾交往。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我们这个社会人与人间的冷漠正慢慢在演绎。造成这些现象的真正元凶是在这缤纷的物质世界里人们想到的是利益,处处讲利益,人情和道义是不能换取优质的生活更不能使个体生命维持。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甚至不敢见义勇为、相助。反而是麻木不仁、冷漠开始弥漫。对于那些受害者,多的应该是感恩、道义和做人准则。而不是抓住救命草连根也要拔掉。对于那些见义勇为、救人于血泊之中的人们。我只有送上这句歌词以表慰籍,用良心安慰我们的行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未来”就让我们一起唱响吧!
对于已经存在的现象我不敢妄加批判,也没能里改变。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培养一颗感恩的心渗透到我们的教育中。让这个世界变成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