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真是一派欢乐的场面。记得二年前,姐姐结婚,望着姐夫牵着姐姐的手一起在众宾客前交换钻戒的那一刻,那种甜蜜的幸福深深的感染到每一个人,他们经历了相遇,相识,相知,相许“桃花缘”将原本两只陌生的手从遥远的地方,慢慢地拉到一起,宣誓着从此我要和你白头谐老,不离不弃,那一瞬间成就了一个美丽的童话。
相信很多朋友对这首桃夭并不陌生,只要有兴趣捧过诗经的人大概都会知道,这首以婚姻为题的名篇在整部诗经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后来研究诗经的专业人士发现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开卷头几篇几乎全部是写婚姻家庭问题的,借此可以看出先秦人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这不仅仅反映在桃夭篇中,而是在整部诗经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诗经是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头等地位上的。桃夭是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不能不说它在诗经中的地位是很为突出的。如果我们再把桃夭篇之前的五篇内容摆一摆,就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婚姻和家庭问题,在诗经中确实是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与她结为夫妻。第二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写她的勤、俭、孝、敬。第三篇卷耳,写丈夫远役,妻子思念。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多生子女。第六篇,即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桃夭在诗句中虽从桃花的细节入手,先后写到花,实,叶,借物喻人,但它并不是想说诗中的女孩有着艳如桃花的美,那些只是表面的东西,只不过是“目观”之表而己,如果将这首诗光单单理解成一个漂亮的女孩今天就要出嫁,并且场面较为热闹的话那就错了。在二千多年前先秦人的审美标准可不光光看长相,女孩长得可人,长得漂亮是不够的,一定要具备“宜其室家”的品德。在当时先秦人的思想里,要具备这样的品性才是首位,只有具备了这样品德的女孩在他们眼里才算是美的,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新娘,不然就算再美也美得唐突和无实。古人用歌的形式将对选择女孩子的标准唱出来,以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唱出来后,你明白,我也明白,大家心知肚明,如你符合我的要求,并且我对你也有意的话,那这段姻缘还等什么,男欢女爱,两情相悦,于是择一个黄道吉日,结成连理,让那些左邻右舍欢快地为我们唱着桃夭为我们祝贺。
“桃之夭夭”“逃之夭夭”突然想到网上一个和自己一样喜欢文学的好朋友,有一天她的网名突然改成了“逃之夭夭”于是我故意揶揄她说,和男朋友吵架了?她先是发了一个流汗的图片,然后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得意地说,你不是写着“逃之夭夭”吗,将“桃”改为“逃”了,还须猜?一看就知道了。后来她与我讲了颇多自己在情感方面的事。
在我们现代,如遇到一棵桃花树在青光明媚的季节里簇新地开着它的花蕾,当我们看到此景时除了赞叹它们开得恣意与美丽外,大概不会再想到它能跟婚姻扯上关系,而往往看到一朵玫瑰则会闪电式地想到爱情,婚姻。桃花是美得,陶渊明那篇桃花源记教我们寻着桃花的清香一路觅得那个仿佛人间天堂的幽静世界。偶尔在梦中梦到那是一个晴朗天气,屋外桃红柳绿、蝶舞蜂飞、清风微拂、春意袭人,自己到了陶渊明所写的那个桃花源,去到那个地方不是自己独自一人,而是有一个人牵着我的手,还记得梦中所走过的那条路有杨柳花飞、莺燕啁鸣、桃花开放在枝头,那个他摘下一朵粉红的桃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我的发丝上,然后拉着我的双手轻声说出了那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