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给余秋雨定做一个荣辱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前几天,担任"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综合素质考官的余秋雨不慎遭遇"滑铁卢",余秋雨在节目录制现场把"仁者乐山"的"乐(药)"念成了"le",把杯水车薪的"车(che)"说成了"ju",当场就受到台下观众的质疑,随即网上"炮轰"文章遍地开花,纷纷指责余秋雨的一二差错。

    其实把"乐(药)"读成yue或者le是一种普遍现象,念错"乐(药)"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余秋雨同样不是一个完美无暇的鸿儒大学,出现一两次口误自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事儿,那些专业的播音员或者主持人还偶尔会出现几次口误呢,何况一个嘴巴有点"笨拙"以写字为主的作家呢?念错一两个字固然可以原谅,但之后仍不知道谦虚,就显得有点固执了,在一位歌手解释负荆请罪后发表点评说:"我不大喜欢成语,我写作的秘密,就是不要用成语,不要用形容词,它会阻碍你的写作水平。"面对的老余"嚣张"网友真正的愤怒了,纷纷指责余秋雨信口雌黄,不负责任,误导观众。

    余秋雨真的不用成语吗?我看未必然,老余的江南小镇中频繁的引用了成语,诗词,楹联,比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年有契香山一老所作,白头老去,新居营就浩歌堂。","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等等,可谓不胜枚举。老余的散文让人感觉到赏心悦目,难道那些华丽的辞藻都不是形容词?再看乡关何处,抱愧山西等作品,哪个不是用众多的"形容词"堆砌出来的?众所周知,对老余散文集批评的声音大多来自于文章中所呈现的那种"矫饰",老余散文里所展现的绚丽之美如果离开了"形容词"的强力支撑,会不会变成一种干巴巴的叙述?有网友改编的江南小镇即是最好的证明,没有了成语,诗词,成语,楹联的点缀,毋需多言,网友版江南小镇自然失去了老余笔下的小镇神采。

    一度以"煽情散文"而著称的散文家老余现在倒开始摒弃"成语"和"形容词"了,或许老余忽视了众多读者和观众的鉴赏能力,就像读余秋雨的散文集,无意中捕捉到那一丝不易察觉的"矫饰",阅读的性质马上就会消失殆尽。和老余的散文一样,不用成语和形容词的写作秘密,同样让人感觉老余已经失去了"踏实可信"的模样,或许老余散文集里那些才气横溢的语言是老余为文最失败的地方。老余也许忘记了当年面对一处山水,即可把文史典籍随手拈来,谈古论今,贯通中西,不止于谈,那些文章无一不是引经据典,如此说来,不喜欢用成语和形容词的说法委实有点自欺欺人了。

    如今的老余不再为文了,一门心思地、不遗余力地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艺术家”绝不放弃任何个抛头露面的机会,今天出现在媒体当个嘉宾,明天跑到现场作个评委,这些早已是见怪不怪,只是那夸夸其谈的毛病还没改,实在招人烦,应该给余秋雨量身定做一个"上镜头荣辱观"――"以谦逊谨慎为荣,以口无遮拦为耻"。倘若老余仍一意孤行,不思悔改,拒不参照"上镜荣辱观"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人们只会记得那老余那张戴着眼镜夸夸其谈的胖脸,老余赖以成名的隽永文字将在读者的记忆力淡化,遗忘,消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