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是文化的悲哀还是体制的悲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个被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著名作家,居然走上街头乞讨,并且在胸前挂牌表明自己的姓名和身份,最终被家人劝回。这是今天读报看到的一篇评论性文章中所说的情形。文章没说这位作家什么时候因何原因要乞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作家生活出了问题,或者对现在的文化体制发生变化不满而作出此行为的。

    这位作家采取这种行为,无非是要向世人宣示:国家养不活作家了,一个“著名”作家都不得不乞讨为生。采取乞讨方式,只是想以此行为来作贱单位、作贱政府和国家。但仔细一想,这种行为究竟是在作贱谁呢?我觉得还很难说。

    按道理,专业作家,应该是典型的自食其力人员。因为既然是专业作家,那就应该“有几把刷子”至少靠自己的笔是能够养活自己的。但在中国却有一种怪现象,某人一旦成为专业作家,反而要国家将其养起来。现在各行各业的体制都在发生变化,而这一现象却继续存在。一个专业作家,在创作、发表、领取稿费的过程中,本身不但应该是创造精神产品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国家不折不扣的纳税人,可这些作家却被国家“包养”起来,反而每月拿着纳税人的钱生活,一旦生活出现问题或没有满足某些要求,就以乞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对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满。我不知道这种形式是在作贱作家自己里呢,还是在作贱国家。

    想想也难怪,在没有成为专业作家前,这些人可以有像样的作品问世(否则也做不了专业作家),不管原来从事什么工作,总会有些收入,如果作品发表了,又有稿费收入,这生活当然是可以过下去的。可一旦成了专业作家,许多人就再也拿不出像样的东西了。没了稿费收入,倘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或者满足不了自己更高的生活要求,那就只好上街乞讨了。

    这就不得不令我等外行人说几句闲话了,一个有着数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一个用纳税人养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专业作家队伍,至今也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现在竟然出现专业作家挂牌上街乞讨,这真是对我们文化体制的莫大讽刺。

    我在想,即使国家拿出更高的待遇给予这些专业作家,他们就一定能拿出人民满意的作品吗?我看未必。

    依我看,靠国家养活的作家,永远也写不出真正的传世作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