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木渎游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小的码头。从严家花园出来,我们又乘上这里独有的乌篷船,沿香溪河东行,感受江南水乡的风韵。

    在这里摇船的,都是一色的中年妇女,当地俗称船娘。我想这里之所以只有船娘,没有船老大,大概是因为这里只是很小的河道,且波澜不惊,不需要花很大力气,很适合妇女工作。而船娘摇船,则成了又一道风景。不过听船娘自己讲,却是另一回事。他们这里都是女人出来干活,男人在家带孩子、干家务,不知是否属实没有考证。

    我们10多个人乘上一只小船。船儿在船娘轻轻晃动的橹声中,慢慢的在碧波中荡漾,一会儿穿过古老的小桥,一会儿在粉墙黛瓦中徜徉,微风拂动着两岸的柳丝,如同弹起一首曼妙的江南小调,游人如同在画中穿行。恰在此时,一船娘应游客的邀请唱起了小曲,霎时,一曲茉莉花便洒满了香溪河。此时的游人如同开怀畅饮了香醇的美酒,一个个都醉了,醉了,

    醉人的场景总是非常短暂的。游船只行到虹饮山房码头。从严家花园门口乘船到虹饮山房,这段行程也就十几分钟。不过这短短的行程,却让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风韵。

    从虹饮山房门前的码头上岸,下一个景点就是参观虹饮山房。

    其实虹饮山房距严家花园东面仅几百米左右,这座花园也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的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虹饮山房现存有许多与乾隆相关的遗迹遗物。山房门前的码头就是“御码头”在码头东面的是“御碑亭”西面是“怡泉亭”据资料介绍,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经过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就是在此舍舟登岸,所以这里便称作“御码头”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处,必赋诗题字。当他见到这条山塘古道幽奇古绝,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口占七律一首。后来,这首七律被当地官员镌刻于碑,置于亭内,与对面的明代怡泉亭两相映照,成为古镇一大景观。

    当年,乾隆皇帝住在灵岩山行宫,而那些词臣随扈则住在虹饮山房。据信史记载:刘墉曾两度下榻虹饮山房,与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虹饮山房的匾额及花厅内“程子四箴”的横批,就是刘墉赠给徐士元的。

    虹饮山房花厅之内有一把龙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它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乾隆游木渎时对此龙椅非常钟爱,特地将龙椅从灵岩山行宫移驾至此。此举令徐士元诚惶诚恐,既谢天子恩宠,又恐因保管不妥而遭累,后来索性将花厅锁了,派家人专门守护,从不轻易示人。

    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他还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所饮者,桥下之香溪也”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一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表演,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有一次,乾隆看戏看得高兴,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这倒真有点与民同乐了。

    虹饮山房虽因乾隆六次幸临而显尊荣,但其本身却是一座江南著名园林,它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两座明代园林联袂而成。从正门进园,中路为门厅、花厅和古戏台,建筑体量宏大宽敞,既有江南文人园林的秀气,又兼北方皇家园林之大气,于大开大合之间,尽显宦家之气度,幽人之韵致,别出于苏州园林一贯之精致传统,为南北园林不同文化风格巧妙融合于一体之典范。

    我们从花厅出来,先进入西园即秀野园参观。这座园子原是明代东林党人王心一的别墅,建成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当时,王心一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被削籍遣归。先在苏州建造归田园居,也就是现在拙政园的东园部分,仍嫌城中烦嚣,便在木渎香溪之滨建秀野园,时常邀上三五同志,在园中游观酬唱,排遣情怀。不久,王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后里人韩璟将此园改为“乐饥园”有秀野草堂、桐桂山房、乐饥斋诸胜。园内现为木渎圣旨珍藏馆和科举制度馆,内中珍藏了二十道清代皇帝圣旨以及科举试题、答卷等。说实在的,在电视、电影中多次看到过“圣旨”但看实物还是头一回,大开了眼界。

    从琳琅满目、富丽堂皇的清代皇牍文化藏品中走出,再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欣赏这座园林的美景。这座秀野园以水景取胜,池亭花木环池而构,参差错落。在这里,既可近揽水影鸟语,远瞩灵岩山色,还可聆听西墙外千年古刹明月寺的隐隐梵铃,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尘外仙境一般。

    虹饮山房里的园子到底是皇帝亲临过的,明显比严家花园大气、开阔。而大气中也处处显示着精巧。西园中的荷塘、亭台、山石、九曲桥都彰显了这一点,连那屋脊上的“八仙过海”雕塑都更是与众不同。

    东园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隐园,以老树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称。乾隆初年,此园被徐士元购得,增筑厅堂四进,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园中疏池开径,叠石栽花,成为一处精巧雅致的宅第园林。既可与古戏台娱乐区相连,又自成一统,十分的清静闲适。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东园为木渎陈家购得。陈家的外孙女沈寿从小在这里长大,随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学习女红,用功不辍,终成一代“刺绣皇后”园内现设有沈寿纪念馆。

    园内的戏楼上今天正在向游人公演昆曲白兔记。我也坐在那皇帝曾经坐过的地方享受了一回看“御戏”的感觉。只是本人对昆曲这种艺术不熟悉,对所演的剧目也不熟悉,无法真正享受那种皇家感觉。

    不过我还是知足了,短短几十分钟,我便穿越几千年的历史,品尝了吴越文化的精髓,领略了唐诗宋词中的幽雅意境。

    刚从虹饮山房出来往我们的集中地走时,只听一声锣响后便有“皇上驾到”的声音传来,令人惊奇。随着一队清朝宫廷打扮的“太监”和鼓乐手等仪仗引导,一袭华盖下,一位“皇帝”正款款巡游在这江南水乡。原来,这是木渎镇为配合旅游搞的“皇帝巡游”实景表演。“皇帝”出游更给这秀美的古镇增添了一份华贵和威严。

    要离开木渎了,而我的思绪却久久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园林中不能自拔。木渎,一个令人留恋忘返的地方,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注:资料部分摘自网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