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考证红楼梦时,历史资料中的下列两项,引起红学界许多人的争论:
1)富察明义的题红楼梦二十首;
2)洪昇的洪上舍传奇。
第一个问题,在拙文[1]中已经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分析第二个问题。
洪昇在临死前,写完了他自认为最得意的戏曲石头记传奇,又叫风月宝鉴、洪上舍传奇。康熙43(1704)年,他带着剧本石头记传奇到江宁找曹寅,请他作序,另一个目的是想要他帮助刻印发行。曹寅看后,答应写序言,并对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他扩大内容,改写成小说。洪昇觉得自己写小说不如写剧本,得心应手,因而提议:曹寅将剧本石头记传奇增扩成小说。留下剧本后,在归途中,洪昇落水身亡。
现在不知道洪昇的石头记传奇的具体内容,大家估计是以宝玉和黛玉相恋为中心,讲述中国妇女的悲戚命运。所涉及的人物不多,主要是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平儿等。笔者认为:在石头记传奇剧本里,宝玉绝对不是姓“贾”;甄家和贾家完全是曹頫为影射他曹家用“假语村言”而设计的;恐怕连黛玉、宝钗、凤姐的姓都不同于“今本”石头记。
曹寅根据好友生前的遗愿,将洪昇留下的石头记传奇戏曲改写成小说。显著增多描述女子的人数;可以肯定:鸳鸯、晴雯、李纨、史湘云等是曹寅新增的;达12个,故取名为金陵十二金钗。石头记传奇中人物的姓氏未变,并保存了洪昇写出的部分精彩诗词和曲词,如葬花吟等。
曹寅去世后,也未将他的小说稿本流传。刘一心先生对金陵十二金钗的评价是公正的,他写道[3];
“可以说金陵十二钗无论其主题深度、广度,人物、故事及思想性,既保留旧稿风月宝鉴的某些精彩,而又远远突破洪升旧稿。他巧妙地诠释了康熙(包括曹寅)的文化理念;及当时的文化政策与策略,写尽了天下女子的悲、欢、离、合,足见故事之多;而且,主要角色虽保留原名及其主要性格外,但小说的发挥,已经远远摆脱旧稿。若说曹寅此创作参考了风月宝鉴,那是肯定的;但其小说的主要篇幅,应是藉他不久前创作的杂剧太平乐事发挥的”
一直以来,红学界围绕小说红楼梦、今本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金钗的内容同洪昇的石头记传奇(或风月宝鉴)剧本的关系,曹寅同洪昇二人之间的讨论和分工等进行了不少的争论。也有人提出:今本石头记起源于洪昇的剧本石头记传奇,但都不否认曹雪芹对今本石头记的著作权。因为历史上有不少先例,如戏曲西厢记是按照唐朝元稹的小说会真记改编而来;大家都承认作者是王实甫,尽管两者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姓名都未改动,完全照搬。
唯独在2006年,土默熱先生独出心裁,自吹自擂他的新发现:今本石头记是洪昇创作的“传统红学”完全弄错了作者和小说的文学原型,成为“一门‘张冠李戴’(石冠红戴)的荒诞学问!”[4];他自命为“土默熱红学”并鼓吹:“土默热红学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红学的全新的学术体系,是一座在胡适红学“基础”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