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公社。
只要你进了厂,你这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了,不用担心任何事,孩子读书是免费的,医药费报销。
这或许也能算是杨少宗最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这里确实值得人们憧憬,有着漂亮的集体小区和各种各样的福利,人们不担心住房、教育、医疗的问题,生活也没有折磨着他们。
杨致远尽着责任的做向导,最后才带杨少宗去冷库组装车间参观最重要的事项——冰箱总厂从日本引进的生产线,包括压缩机在内的工艺都是日本早已淘汰的技术,但在国内却是真正的领先工艺。
杨致远指了指生产线上一套绿灰色的压缩机,和杨少宗道:“根据你们报批的冷库容积,我们打算给你们提供这种50匹的半封闭压缩机,这是日本三菱电机社转让的技术,最大功率就是50匹,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台构建较为大型的冷库。咱们厂有更大功率的压缩机,那还是七十年代的军工项目,噪音大,功效低,技术也落后很多,根本不适合企业需求。”
杨少宗忍不住的问道:“贵厂后续就没有研究吗,光靠日本人提供的生产线又有什么意义呢,咱们中国人还是得要有自己的技术吧?”
杨致远听着这话便沉默了片刻,扶了扶自己那厚实的眼镜框和杨少宗苦笑道:“如果不是七十年代太混乱,咱们现在和日本人也未必就有这么大的差距。83年的时候还准备搞新项目,引进日本的生产线之后就暂时中断了。国家目前没有新计划,咱们厂子是跟着国家的计划走,国家不提,咱们也就都不说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吃透日本人的这套技术。”
杨少宗若有所思的问道:“能吃透吗?”
杨致远看了杨少宗一眼,感觉他问的有点多,但还是答道:“得花点时间和人力,光靠几个人是琢磨不透的……其实说这些也早了,咱们就连这套生产线也是在搞组装,主要零部件都得依靠进口,所以这个价格也是很贵的!”
这话基本可以理解为“杨致远觉得吃透这套技术是最重要的事情,但除非是国家有要求,厂领导是不会想到的,也没有投入人力和时间”,不仅如此,原先像杨致远这些搞技术研发的技术骨干都陆续成了搞客户服务,利用一些简单的参数帮客户设计一下冷库的大小、功率和所需要的机型。
杨少宗只能是一声唏嘘。
技术科就在压缩机车间的不远处,两人就近去了一趟,将冷库的大小和功率都算了算,设计容积是30m×40m×3.5m,肉类吨位1700吨,机房额外需要单独建库保护,需要用2台50匹半封闭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
杨致远在纸面上进行了一番计算后给杨少宗做了一个预估的报价,算上机械设备和基建的总金额预计要超过10万,关键是从日本进口的配件价格很高。
如果采用老式的国产六十年代工艺压缩机,价格倒是可以砍掉很多,可不管是效率、噪音和后期维护,特别是耗能上都不划算。
杨少宗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采用三菱技术。
国内在这个时期能生产制冷压缩机的企业真是凤毛麟角,一只手可以数得过来,两大直辖市各有一家,长江市是第三家,由此可以想象长江冰箱总厂现在的日子有多滋润和红火。
和绝大多数的国营大企业一样,大锅饭根本不是长江冰箱总厂陷入破产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主要是三点,一是市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瞎指挥,二是厂领导缺乏市场竞争和现代企业管理意识,三是盲目扩张和大兼并,特别是在上级政府部门瞎指挥下的大兼并、乱兼并。
很多年后一谈国营企业改革,精英们就大谈搞活企业机制和大锅饭。
其实在93年到96年的国企大破产的风波中,89年至93年期间的骤然大冷骤然大热的国家金融政策,以及政府部门的胡乱指挥才是最主要的原因,避谈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因素,只谈职工素质和体制问题是不对的,也是避重就轻。
在88年到98年这个阶段的国营企业搞的好,地方政府就会瞎指挥,国营企业搞的差,地方政府就会瞎卖,将几千万的固定资产以不足几十万的价格卖掉的例子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