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自己某些想法,二是想看看民众偏向。
在秦曜阳和凤青翎落座之际,试子们已努力调整好状态。
既来了大人物,他们更要好好表现。
当下,不光是一楼,就连二楼某些原本不屑于参加讨论的几个试子都开口了。
话题也已从单纯的民心向背,兵力强弱,讨论到粮草等经济问题。
户部官员眼睛亮了几分,谁不希望三年一次的春闱或者秋闱能寻到好苗子?
讨论进行了将近一个时辰,讨论到最后的结果是:若战,弊比利大,在对方不进犯的情况下,最好便是和平共处。
兵部侍郎缓缓点头,目前,秦国正是这个对策。
户部侍郎亦缓缓点头,就秦国现在的大环境,也没必要侵占其他国家。
他们没想到的是,秦曜阳在这个话题快落幕时,忽的开口了:“若夏国大举进犯呢?”
“犯我大秦天威者,虽远必诛!”
一个声音从一楼传来,说话者虽穿着长衫,衣着相貌皆不出众,但脸上刚毅之色却很突出。
兵部侍郎眼睛一亮,多年来,在兵部任职的多为莽夫。
兵部之人大都看不起文官,难得有书生能说出这番激昂之词。
“可有对策?”秦曜阳再开口,目光斜斜挑了过去。
那人不过一介书生,哪里了解边疆形势,更没任何实战,只将书本上看到的所谓上中下三策照本宣科。
秦曜阳很认真听完,鼓励般点了点头。
那人以为自己得到贵人认同,很期待贵人问他名字,只可惜,贵人已转过头,与同桌大人说话。
这样一个问题,确实不是秋闱的试子能回答,若是换做春闱,也许还有可能。
“郭兄如何看?”秦曜阳将目光转向兵部侍郎。
“战!”郭大人一个字回答。
“二位的看法呢?”秦曜阳再问户部侍郎。
有了郭大人一个字的回答,又有之前那位书生的“虽远必诛”,两位户部侍郎不敢说不战,纷纷点头附和。
秦曜阳笑:“若对方出兵30万,我方应如何应对?所耗粮草几何?户部如何应对?兵部如何调兵遣将?”
三位大人互看一眼,裕王这是打算考他们?这可是个庞大的话题。
“你们不急着回答我,慢慢算慢慢想,这期间可与同僚讨论,想好后告诉我,期限以秋闱最后一天为限。”秦曜阳笑,从座位上站起,拉着凤青翎走下楼梯,走出茶楼。
试子们早已开始讨论其他话题,此刻见秦曜阳一行离开,一直紧绷的弦忽的松了,一个个这才发现背脊有汗。
“汪公子,你刚那句话说得真豪气,必定入了贵人的耳。”有人抱拳,朝面部刚毅那位书生抱拳。
这位书生名叫汪书锋,他家贫穷,刚与秦曜阳对话时,他也有期待,只可惜,他同样清楚,对方没看上他。
脸上闪过一丝遗憾,不过,更多的是决心。
今年只是秋闱,他必定能过,三年后的春闱才是决定仕途的时候,他还有三年时间准备,希望三年后,他还能看见刚才那位贵人。
希望,有机会同朝为官。
茶楼外,一行走了一段后,凤青翎忽的问:
“夏国可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