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王秀英对沈姨娘做不做得成平妻,没多大的期待。
平妻说起来好听,可是说到底依然不如正妻,也就比妾好那么一点,若是正妻不幸去世,平妻就有转正的机会的,而妾却是连转正的机会都没有的。
不过王秀英想到前世直到她死沈从学这个人都没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因此首当其冲得多了解其人其事才行,说不定以后就是他们娘仨的后盾。
于是打断沈姨娘的喋喋不休问道:“姨娘的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起自家大伯,沈姨娘的脸上露出由衷的敬佩。
原来沈姨娘的大伯沈从学是大域顺历六年的状元郎,在翰林院和吏部、户部等衙门当了差不多七八年的差,十年前在夫人娘家的运作下谋得滇省凉州府知府这个缺。
经过十年汲汲营营,如今已是滇省总督,真正的一方大员。
弄清楚沈从学的身份,王秀英终于明白沈姨娘为何与前世如此大不相同,原来她是有了的坚强的后盾,同时也明白为何沈从学在得知逃姨娘身为妾室时勃然大怒的原因了。
沈家虽然家世不显,却也是书香人家,好好的女儿家却做了妾室,能怪沈从学发怒吗?
只是这里的问题来了,既然沈从学是沈姨娘的亲大伯,为何离开京城二年身在老家的亲弟弟却一无所知?
还没等王秀英开口询问,沈姨娘仿佛专门替王秀英释疑一般絮叨起来。
沈家历代书香门第,祖上也曾经有过荣光,只是到了沈姨娘曾祖父和祖父这两辈都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沈家就有些凋零破落了。
等到沈从学高中状元,沈家其实已经是空壳子。
沈姨娘的祖父祖母去世得早,沈从学长兄如父自然也希望弟弟也与他一样走科举之路,偏偏沈姨娘的父亲却止步于秀才再无建树。
兄弟俩为此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兄长希望接了弟弟进京继续进学,已经成年的弟弟却嫌兄长管得太宽,于是原本同根同源的兄弟俩在一次争吵之后分道扬镳。
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姨娘进京投亲无门的原因,在老家苦熬日子的沈姨娘一家,压根就不知道沈从学早已经外放滇省。
可是沈姨娘一家因为断了联系不知道沈从学外放去了滇省,为何英雄救美的王义宗也会不知道呢?
沈从学是大域顺历六年的状元郎,又在翰林院当了六年的差,说起来王义宗与沈从学同在翰林院共事,不可能不知道沈从学其人其名,可是为何八年前沈姨娘进京投奔,却投奔无门呢?
王秀英觉得实在太奇怪了!
就算王义宗不知道当年沈姨娘要投奔的那个住址就是沈从学的家,可是他既然带着沈姨娘去投亲,难道不知道沈姨娘要投奔的亲戚名讳?
“当年若不是被那些个混混给吓得糊里糊涂,只告诉你爹投亲的地址,却没说你伯外祖父的名字……”沈姨娘幽幽地叹了口气。
虽然瞬间补上了王秀英还没来得及打开的脑洞,但是王秀英依然表示很疑惑,不过暂且就按沈姨娘说的去理解吧。
为此王秀英也不得不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