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可以多开门路,好好赚上一笔。”
两人大喜:“公子尽管吩咐,我二人无有不从!”
“是这样的,你们也知道,我在正心书院藏了几千册原来皇家孤本秘录,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前些时候已令人各多抄录了几份,我自己也要了一份。择出其中几十册,送与二位,想让二位将它卖出去!”
“卖?卖书?”两人大吃一惊,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起来。也难怪他二人要吃惊了,在这个时代,非但纸贵,书还都是手抄的,既要抄得工整,还不得出现错字漏字,极耗工时精神,如此一来,书籍不可避免的便被神圣化了。向来只有借的,送的,还真是没有听说过有卖的。当初刘封发动正心书院学子为书院抄书,每人发给工钱,不少学子竟还反对,宁愿干白工,还乐此不疲的,理由是代先贤传言是士人无上之光荣,不能沾了铜臭气。便是蔡邕也一力反对,后来听刘封说是为那些贫困学子解决少许生活问题,这才同意了下来。
而且,这书既是手抄的,纸又贵,一本书的定价就更是低不得了,寻常人家根本就买不起,而那些买得起的人家,哪家不是累世豪富?累世豪富,自然是家有藏书了那一种人了,既有藏书又何必买,而且买来的还不定有无错字漏字呢。
看着两人吃惊的模样,刘封微微一笑:“二位不必惊讶,这卖书的价格,不会高于纸张价格的三到五倍,其实就是比这纸张贵出一两倍,也是有利可图的。当然,将来如何定价,二位比我在行,自然由二位说了算。”他既然想到了卖书的事,自然也考虑以了其中的种种可行不可行之处,否则又怎么会冒冒然的异想天开。
苏双与张世平相视一眼,俱有些不可思议,不过看着刘封自信满满的样子,又有些被打动了起来,一本书三五倍于纸张的价格,确实不贵,甚至还可以说,是便宜了。苏双迟疑的道:“公子必然是别有妙法了,请公子教我二人?”
刘封呵呵一笑:“二位身上可有印鉴?”
“印鉴?”两人一怔,虽是不解,还是从身上取出了各自的印鉴来,递与了刘封。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两个从中山变卖家财一路追随刘备过来的奸商俱在心中大呼:奇货可居,奇货可居!
……
告别了苏、张二人,刘封回到了家中,下人来报,父亲刘备让他回来了就去会议室一趟,有要事相商。这连日来,非但田丰钟繇要为并州钱粮问题大伤脑筋,刘备父子也恨不得能罗雀网鼠,刮地三尺出来。虽然刘封是个别有见识的,他也似乎有很多法子变钱出来,不过毕竟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事。
而且,就算是他有些“创想”,将后世的东西借鉴到这个时代来变换钱粮,也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毕竟,当初他只是会用,而不是自己动手做,他知道这个时代需要什么,却不知道这些东西应该怎么弄出来,无奈的只好想方设法开导那些工匠们,让他们自己去发明创造了。像造纸,现在这个时代最好的正心纸,在他看来也只是不合格的产品罢了。只是他却不懂造纸需要什么材料,哪几道工序,他只知道纸还可造得更廉价,更优质而已,让工匠们自己去继续往这方面发展了。而方才开导苏双和张世平的印刷术,那个活字印刷术他也是听说过,四大发明之一嘛,宋朝毕升的突破,同样的,怎么做,他也不懂,干脆交给别人去想了,慢虽慢了点,毕竟成效还是有了。
赶到会议室时,田丰钟繇和简雍都在,还在赵云和高览两个在晋阳的领军大将也在。向几人施了礼,刘封便到一旁坐下。刘备拿着一封信报,递给了他。刘封略略一扫,不由的有些黯然,这是来自豫州的信报,说了正是公孙越在阳城战死的事。
在别人看来,公孙瓒的弟弟死就死了,顶多,也就是他的死会给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的关系造成多大的影响,自己又该如何应对而已。对刘封来说,这却是实实在在的少了个亲人。当初他还在辽东时,就跟这位刚毅正直的叔叔关系很好,而且从婉儿这方面来说,两人现在已经是亲人了,虽然已经有多年未再见面了。
~~~~~~~~~~~~~~~~~~~~~~~~~~~~~~~~~~~~
编外话:写三国,有个穿越众就已经是很大的嘘头了,若再加一些超时代技术的话,似乎有些过份。不过我想,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知道这些玩意儿能提高更大的办事效率,让自己过得更舒适,而且只是要他使点动动嘴皮子的工夫,大概他是不会反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