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赵高乘车先一步驶离义渠。
迎着风雪,速度也不快。
没人为他送行。
唯独只有辆二乘马车。
赵高双眼遍布血丝,显然是数日没有合过眼。当他接到诏令的那刻,他还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回到咸阳。想着再去见皇帝一面,或许能回心转意。可秦始皇却是无比决绝,令他直接前往南宁上任县尉便可,无需回咸阳。
其实当他成为扶苏的阻碍时,就注定了结局。而让秦始皇下定决心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冒顿……
头曼年轻时的确能称作是一代雄主,带着迷惘的匈奴走向富强。自号为单于,霸占了草原最肥沃的疆土。可他却逐渐年老昏庸,并且变得刚愎自用不听人劝谏。执意要废长立幼,想立幼子。
不顾匈奴贵种呼衍觉的阻止,偏要将冒顿送至咸阳为质,想要借刀杀人。而后每日沉醉于五石散中,将其视作神药,在不知不觉中被这毒药掏空。
秦始皇深夜时就曾反思过,头曼与他、冒顿与扶苏都有些相似。他近两年是独揽大权,朝中廷臣就没几人敢出面驳斥他的。早些年也是错信方士,每日皆服用丹药以求长生。
另外,秦始皇也的确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扶苏是很有才干,可太不像他。反观胡亥就很像他,而且自幼聪明精通律令。他还想过将扶苏发至边郡,好好历练个几年。
这些操作,太像了!
如果没有黑夫,会怎么样?
头曼的结局,是否就是他的?
匈奴被灭,又是否代表着秦国会灭?
王权更迭,本就伴随着腥风血雨。若是他因为服药而早早病逝,新君刚刚登基还没坐稳位置,结果藏匿在暗处的六国余孽便倾巢而出,秦国能否平叛呢?
那晚秦始皇做了个梦,梦到胡亥上位以至于秦国二世而亡。他惊出了身冷汗,连忙召见宗正奉常和太史令。那晚没人知道章台宫发生了什么,但秦始皇也是自那日起下定决心。
匈奴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秦国绝不能步入后尘。所以他要趁着还干得动,找机会将那些阻碍悉数扫除干净!
正好这时候昌邑发生叛乱,偏偏是赵成的地盘。而身为中车府令的赵高,竟然没能及时救扶苏。不论赵高是否和叛党有勾结,也不必管他心里在想什么,因为这些都不重要。
秦始皇没有下令将他们诛杀,而是让他们至岭南继续为吏,这已经是看在赵高这些年劳苦功高的份上了。
不仅仅是赵高赵成,还有很多阻碍都将一步步被铲除。秦始皇要给新君上位铺条大道,只有这样才能让王权顺利交接!
赵高看着窗外,面露苦涩。虽然料到会有今日,却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更加没想到秦始皇能够如此绝情。甚至连咸阳都不让他回,而是直接将他迁至南宁!
这就是始皇帝啊……
对他有用时,就算是犯下死罪都能赦免。当成为阻碍时,秦始皇则会毫不犹豫的一脚将其踢开。昔日的吕不韦,便是前车之鉴!
赵高为皇帝驾车多年,这回前往南宁则是由车士为他御。这其实也算是秦始皇留给他最后的体面,只要他老实去南宁,还能继续拥有官爵。可若他不听调令,那就只能死在路上了……
车士,就是给他送行的!
赵高缓缓闭上双眼。
他昔日出自隐宫,受尽屈辱。为了上位是苦练刀笔,想尽办法诵读律令,就是为了投其所好。他辛辛苦苦打拼多年,好不容易是有了些地位。然而就因为站队的缘故,最终一无所有……
抑扬顿挫的鼓声自远处传来。
赵高忍不住又看向后面。
今天恰好是北伐大军凯旋归来的好日子,而他却无法得见。这鼓声很有节奏感,赵高昔日就曾听过。是出自黑夫所献,名为大秦破阵乐。
当真是慷慨激昂啊!
只不过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他现在只觉得很刺耳……
……
……
蒙恬骑着纯黑色龙驹,披着羔裘走在最前面。英姿飒爽,得到阵阵簇拥。还有专门的龙套上前,献上普通却又珍贵的粟米饭。
在他后面则是裨将王离,还有刘季樊哙等幕僚军吏。还有立功得爵凯旋而归的士卒,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有很多都是义渠戎人,明年也不必再至塞外征战。
打仗不是一味的人多就行,还得考虑后勤辎重。秦始皇派遣三十万大军,是因为要同时面对匈奴、大月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