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4、来客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现在这个季节就是好啊,什么都长得好长得快,风夜的地里种得最早的一批红薯、黄豆也将在麦收后成熟,黄瓜豆角丝瓜倭瓜扁豆什么的早就不知道吃了多少茬了。风夜腌制了不少的瓜皮(黄瓜切开晒成的),还用前世的方法做了不少的酸料给大家尝鲜,还弄了一些在县城李大叔的铺子里卖。

    元宵刚过没多久时,风夜曾经用现代韩国泡菜的腌制手法做了一批十几罐的咸菜交给李大叔试销,结果居然反响奇好,还没过一个月就已经卖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城里人在过年吃多了肉腻了想改改口味还是咋的。

    李大叔还叫风夜接着做,只是,那种卷心芥菜只适合于气温比较低的秋冬天生长,春夏季也就没法做了,所以后来风夜只能在村里收购了一批芥菜再弄出来二十多罐。

    春天之后,风夜送去给李大叔寄卖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小菜小吃了,有豆角黄瓜四季豆蒜头荞头做的酸料、酸笋黄花菜蕨菜做的开胃小菜、加了叉烧肉丁和爆香鸡骨丁的辣椒黄豆酱,都是风夜在这个时代现有的农家积累技巧上再加工过的。

    现在天气渐热,人的胃口变差了(特别是城里不干体力活的人),味道浓重的小菜比其他时候更得顾客的青睐。

    如今瓜果豆类作物正是旺季,原材料充足,风夜拿来卖的小菜小吃也就定时定量了,而且那个辣椒酱还非常畅销,在县城东城一带已经小有名气,许多来这里的商人也都非常喜欢,跟着的就是将辣椒酱带到其他地方去。风夜出于产权意识的考虑,参照了现代老干妈给取名为李老爹牌辣椒酱,还别说,这个举措让李大叔的铺子杂货生意更好了。

    虽然李大叔很愿意让风夜把东西摆在店里卖,也从中得到了好处,但是风夜还是从收益中分出了两成给李大叔,算是风夜借用了他的店铺货架的租金,如果以后风夜捣鼓出来的货品太多的话在另外立字据协商收益分成好了。

    ……

    五月底,村里很多人家开始收割麦子了,人们在田野里忙成一团,麦田相连着的人家一边干活还一边大声的侃着大山,小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追逐着田里的蚂蚱,在田沟里挖泥鳅掏塘虱(田里、山沟野生的一种塘角鱼,喜欢藏着田沟的石头缝里)。

    一捆捆金灿灿的麦子堆在田埂上晒个半天去了湿气就被挑回去,平铺在扫干净的晒坪里,让牛拉着沉重的圆碾盘反复碾压直到麦粒全部脱落。所以现在村里的几个集体晒坪都分外紧张,脱粒的、晒麦子的都要一家一家的排着队来。

    风夜家的麦子开始收割的时候刚好错开了最忙的时段,村里其他人家的已经收完了,麦子也晒得差不多了。

    风夜收了旱田里的荞麦后小麦田里的水分已经排得半干了,正好下田割麦。风夜和穆青都是第一次亲自体验收割,开始时也像小麦播种那时一样弄得小腿被割了好多血口子,后来就学着村里其他人下田扎着裤腿的样子,每天踢着两条藏裤褪去山坡下的小河里洗澡。

    虽然穆青很能干很强壮,他们两人还是忙了将近六天,才把三亩小麦、七分荞麦收完。晒干除去杂质浮粒,风夜家的麦子总共装满了两个一米高、比他的大床还要大的谷仓,还装了十几个麻袋,把储藏室堆得满满当当的。即使如此,按照风夜看来,这产量还是很低的,毕竟如果是在现代在化肥农药还有高产优质的种子的保证下,三亩多的田肯定不止这么点产量的。

    收了麦子,风夜并没能轻松下来,田地的翻耕、施肥以及水稻的育秧、旱田的二季作物下种、红薯的收获和再种植等等忙得他和穆青都没多少时间能喘口气。

    当秧苗长到一个手指的长度时,村里夏稻已经收完了,秧苗长到两个手指长时,村里所有的田地都陆续耕翻完毕,大家都忙着插秧了,田野里到处都是挥汗如雨弓腰劳作的身影。

    此时,村里却来了两个陌生人。

    其实说是陌生人也不恰当,至少风夜认得其中的一个人。

    ——去年在县城碰到认识的那个萧公子。

    另外一个应该是他的随从,赶着一辆马车来了蝶山村,据说,是来游玩。

    ……游玩。村里人知道后对这两人的到来都非常的冷淡,毕竟,自己忙得两脚如梭头昏脑胀时听到看到有人在一边悠闲的享受,心里总是不舒服的。

    这个城里来的贵公子实在是不懂得挑时间,起码在农闲时人们对这样衣着华美(在蝶山村的人看来),气质高贵,明显还挺有钱的外来人还是很有八卦式的欢迎的。

    现在这个不怎么受待见的公子客人就住在风夜家里,理由有两个,一是风夜家的房子是村里最好的——那位萧公子说的,二是风夜家的房子有充足的厢房——这是高村长说的。

    于是,风夜在死忙活忙着农活时还要照顾那位尊贵的公子主仆俩的饮食,他非常郁闷,而这个郁闷最多的就体现在饮食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