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6、宴客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姨妈那边出了点事,……”将情况跟两位长辈解释了一遍。

    当年风夜的母亲寻找失散的亲人以致最后夫妻双双遭难撇下幼儿老父的事情在村里是人人皆知的,村里人还为此议论唏嘘了好久。现在十几年过去,那原以为没了消息的亲人寻了来,却只是个家仆带着个小孩子,想也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李家婶娘和伯娘在当事人的眼前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得拿一些话安慰风夜,又逗着星儿娃娃玩儿。

    几人正说着话,在厨房里洗碗的穆青也出来了。

    说来不是风夜欺负穆青,让他什么都做啊,而是穆青大叔到风夜家,还真就像他自己说的,给风夜好好的做仆人,做饭、洗碗、扫地等等工作就被他抢着做了,要不是风夜习惯洗完澡就马上洗自己衣服,说不定衣服都被他拿过去帮着洗了。今儿一早,风夜洗漱完毕正要去做早饭时(其实可以算午饭了,大冬天风夜几乎不用吃早饭,每天都能睡到将近巳时,又磨磨蹭蹭才愿意起床,都快成小猪了),到了厨房,发现人家穆青大叔早就做好了饭了,堂屋里也打扫的干干净净的。他还真的就尽职尽责地给风夜当起仆人来了,搞得风夜都有点不知所措啊,还纳闷着古代的男人不都是“君子不近庖厨”的吗?!

    “婶娘,伯娘,这位就是带着我弟弟从京城姨妈家过来的家人,叫穆青。青叔,这是我们族里的堂婶娘、伯娘。”风夜为双方介绍。

    李家两位长辈虽知道这叫穆青的名义上是仆人,但是看风夜意思也不像是将他当使唤的仆人,而且穆青又是京城里来的人,乡下小地方的人往往对外面那些大地方、见过大世面的人怀着一种羡慕和尊敬的心态,穆青本人又长得相貌堂堂,还带着那么一些温润正直的气质,两位没见过什么大场面的妇女也不敢小看他,只将他也当成了风夜的外家亲人来看待。

    风夜的伯娘和婶娘逗着小娃娃,和风夜说了一会话就走了,毕竟想要知道的都打听到了,和风夜又没有多少可聊的事情,和穆青更是不熟。

    “伯娘、婶娘,今晚记得叫上伯伯和叔叔来我家吃饭呀!”风夜送她们出门,不忘提醒一句。

    “好叻,晓得了,不会忘的,你回去吧。”妯娌两个高兴的走了。

    中午吃饭时风夜就跟穆青大叔商量了,风夜的亲人来了(虽然只是个娃娃)也算是件大事儿,按例是要请亲朋好友来吃饭,以示庆尊敬和庆贺的,穆青大叔也同意了。

    风夜送走了李家这两位,又去请了高村长、张木匠一家,以及族里的几位长辈、他的堂哥李长生等人,除了族里的一位老叔父有事来不了之外,其他人都欣然答应会过来。

    下午申时,风夜和穆青就开始整治晚饭,昨天决定带人回家之时,风夜就去买了好多方便储存的食物,请客倒是不必担心食材问题,因为人有点多,天气又冷,风夜决定做火锅。

    宰了一只新买来的鸭子做汤底,又将昨儿买的两根大猪手炖了,做了扣肉和腊味,弄好了山药、青菜、笋干等各种配菜,又片(平声)了鱼片,晚饭时间也差不多到了,早到的高大娘和张嫂子都帮着准备,所以当风夜请的人都到齐之后,众人就热热闹闹的上桌了。

    说是上桌,其实也就是大家分成两桌围着火炉而坐,那火炉就是风夜订做的那个和以前他买的那个,火炉的边上是风夜下午时才请张木匠做的一个简易板桌,几块刨干净的木板钉上矮桌脚呈正四方形,中间刚好能放下火炉。板桌上正好放杯碗盘碟等物,这是风夜根据现代时候他老家的火塘桌改良来的,最适合人多吃火锅时用。小锅也是风夜专门定做的,类似于现代的平底锅和小炒锅。

    其实这火锅在这时代也已经出现了,只是不叫火锅而叫烩汤,意思就是把各种各样的菜烩煮成一锅汤,多半是北地之人或者行旅在外的人才会经常弄,平常人家也就偶尔做那么一回。不过做法大多是将食物全部放进一个叫鼎的东西里面煮,底下烧着火,一边烤火一边吃菜喝酒。

    风夜家只有那坛樱桃酒,所以他特地跟李长生买了两坛子他自己酿的烧酒来待客,众人按照风夜介绍的新鲜吃法,将放在自己面前的肉和配菜不时放些进去。蘸酱碟是分成了几种口味,其中还放了风夜自己做的黑榄角酱、剁椒,除了已经尝过的高大娘和张木匠家,其他人都对这两个味道独特的配料感到惊奇,反响也各不一样。

    李长生和族里的一位伯伯就特别喜欢劲辣的剁椒,两人辣的龇牙咧嘴的还大呼过瘾,其他人却像是比较偏爱榄角酱一些,风夜少不得将榄角的做法说了一遍。

    众人说说笑笑的,一顿饭一直吃到了戌时正。

    ……

    自此之后,风夜的姨家弟弟及其家家仆青叔将在风夜家长居的消息就传遍了蝶山村,大家明面上也都对他们表示欢迎和接纳,至于背后会如何议论那就不得而知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