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9、烧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角挖一个杂志大小的通火口,通火口紧连着窑洞右边挖的一个半米方圆的矮洞,这个洞的作用是烧火帮助炭窑里的生木柴燃起来。

    风夜按照李长生教的方法,将生柴看成和窑洞等高的木段,把它们密密实实的填进窑洞里,空隙的地方也用小木块填上,填满后用石块和泥巴把洞口封起来。

    第二天早早的,风夜就开始来烧火。烧火是在旁边的矮洞里烧,有些大的炭窑要烧整整一天才可以停火封窑。

    风夜搬了一张小凳子到那里去,看着火兼取暖。火苗从矮洞烧到窑里去,不过半天,窑顶上的烟酒冒得又浓又急了。风夜又回家拿了几个红薯芋头和一竹筒的水来,边烧火边烤红薯吃,就像前世小的时候,他跟着舅舅去烧炭,名义上说是帮忙看火,其实就是去吃烤红薯,冬天的冷风呼呼的吹,他却被烧得旺的火烘得几乎出汗,小爪子被烤红薯的皮弄得黑乎乎的。只有在那时候,风夜对他一向深恶痛绝的烧火工作才特别情有独钟。

    烧火时除了烤红薯、土豆、木薯、山药之外,还可以做竹筒糯米。就是砍来新鲜的小竹子,一节竹筒两头的竹节留着,在一头的竹节上钻个小口,灌水进去洗干净,然后把糯米和剁碎的腊肉或者腊肠也灌进去,灌满了就用竹片把小口盖起来,之后将竹筒放到火上烧,等竹筒的外表烧焦之时,里面的糯米也熟了。把竹筒剖开,里面的糯米饭透着一股清新的竹叶香味,吃起来别有风味。风夜后来在工作的城市也见过有饭店用大竹筒蒸饭,但是吃起来都不香,一点儿也没有小时候吃的那样味道。

    唉,总之,那时候好像总是有特别多的玩意儿,现在想起来都好像是几个世纪前一样遥远了,而,隔了时间和空间的记忆,却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无比清晰。

    寒风一阵阵的吹,把火苗吹得旺旺的,远远近近的田野里没有一个人,冬天人们都窝在家里,除了摘菜外几乎不愿意到田里去。天还是阴沉沉的仿佛下一刻世界就要隐进黑暗中一样,看得人心里沉甸甸的不舒服,只有看着那跳跃的火苗,才觉得一点舒畅和安慰。

    要是有个伴就好了,起码这样的时候可以有个人聊聊天,风夜用木棍拨拉着炭火心里暗暗想。

    火一直烧到下午申时才停下,风夜用石块泥巴迅速的将矮洞也封起来。经过将近一天的助燃,即使现在已经封了烧火的矮洞,炭窑里的生木柴也还在燃烧着,青色的浓烟从烟囱上滚滚而出。一直到了晚上,飘出来的烟才渐渐变淡,到了约戌时(晚上七点到八点),冒出的烟才慢慢的变成一缕缕。

    风夜在家门口看了几次,才提着油灯下坡去,用早就准备好的石块和着泥巴封起烟囱,再把窑门和矮洞门的封墙糊上一层泥巴,防止空气漏进去。弄妥当之后风夜又检查了一遍情况,才放心的回家了。

    又过了两天,风夜才去打开炭窑的封门。那炭看起来烧得还不错,除了颜色之外,一整条的依稀还是树木的样子,风夜从树皮还可以分辨出是哪种树。

    他把炭小心的取出来,一根根整齐的放进竹筐里,这是风夜刚决定烧炭时就请张木匠做的专门用来装炭的框。一窑子的炭除了刚开始那些还好,到了接近烟囱和通火口的那块的就有很多已经炭不成炭了,本来粗粗的一根炭条,外面一层全部成了灰只剩下芯里的一点,炭质还很疏松。这应该就是李长生所说的“霉炭”了,是由于填柴和封口的时候做的不好导致太多空气进去的关系。这种霉炭不经烧,很快就会成灰的。看来他的技术还是不过关啊,整窑子炭都霉去了一小半了。还好,好的炭装起来还是有满满的两框的,加上一些碎炭,应该够他用过这个冬天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