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章 寻舟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个好处,就如之前所讲,出洋远行的船,在古代,无论哪个国家,都是以风帆为动力。

    可是大家有没想过,如此高大的风帆,如何才能把它们固定在船体中间,并且使其稳定不易晃动呢?

    如果你去翻看古代西方的造船图册,会发现,他们的船体实际上就是一个空壳子,想把风帆的桅杆固定住,非常困难。

    而中国古人却不用操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有水密舱壁,古人通过巨大的底座支撑起桅杆后,再把它与隔舱版从上到下紧紧贴合,这样,不仅可以轻松地稳固住风帆,还可以根据船体大小,隔舱版的多少,放入不同数量的多根风帆。

    所以,水密隔舱的发明,可谓一举多得,意义重大。

    自诩海洋文明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为何直到18世纪才出现这一设计?

    关于这一点,德国有个学者解释说,中国古人肯定是从竹子的结构上得到的启发,而欧洲又不种植竹子,所以就晚了一步。

    而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另一个代表,就是平衡舵。

    无论是“南海I号”的出土实物,还是《清明上河图》古代图文资料,都可发现,最迟在12世纪,我国的舟船已经开始普遍使用这一技术,使得转舵更省力,减轻人力,同时可提升操纵船只航向的灵活性。

    在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值得称道的船,叫做“车船”,其动力是依靠船夫脚踩踏板、以轮激水而获得,往来十分迅速。

    这种船还被宋朝编入水军当中,着名的抗金战役“采石之战”,宋军就是靠车船发挥了强大的威力,最终以少胜多。

    航海文明与造船技术也是相伴相生的,在宋朝,海上商业贸易带来的丰厚利益,也不断促使着人们对航海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进。

    测风力的“五两”,指引航向的“指南针”、古代版的GPS定位器“牵星板”、测量海水深浅的“测深锤”......一项项技术与发明成就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光辉与灿烂。

    这一辉煌,到了明初,达到了顶峰。

    举世皆知的郑和下西洋,其组成的上万人的远洋舰队,成为这一辉煌的最后一页。

    随后400年的禁海之举,使所有思想与技术被严重制约与禁锢,最终中国的帆船彻底失去了与西方抗衡的能力。

    “比如我们现在乘坐的这条船,别看它是一条最普通的木制机动渔船,但依然用到了船艌和水隔仓技术。所以把心搁肚子里,别看它老,但是保养得当,还能再战个十几二十年。”

    “你说的真轻松,可你没想过稳定性,你看我吐得!”

    董博君吃完药好多了,扶着船帮从舱里走出来。

    “喝口水缓缓,坐到船头来,呼吸一下新鲜海风能好很多。”二姐小应扶着她走到船头,顺便踢了一脚碍眼的四个男生,“起开,让个位置。”

    “用不了那么多年了。”

    这个时候,于大爷从驾驶室里走了出来,和几人坐到一起。

    “俺们家这条船啊,算是岛上维护的最好的船了,但是它也老了,我们老两口也老了,跑不动了,到了明年,它就要到强制报废期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就在家不干了。”

    “现在近海不是那么好打鱼的。”说话的功夫,于大爷已经把拖网放下去了。

    岁月在渔船上留下了痕迹,也许大海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在老敖的眼里,这片海域倒是有一些鱼,渺渺的雾气显示着海底资源的存在。

    小渔船拖着网沿着航线前进,过了大约半个小时,于大爷穿上了水靠。

    四个男生也各自找了一件穿上。

    “一会儿你们四个听指挥,别乱动,如果被机器打到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于大爷嘱咐几人。

    绞盘启动缓慢收网,拉动网绳的几人明显感觉到了沉重感。

    很快渔网被拉出了水面。

    网里什么鱼都有。

    “哎呀,平鱼,不少呢,就是个体不太大,一巴掌大。”

    “刀鱼刀鱼,这个体可以啊,够一级了!”

    “我去,这这这,大海鲈,浩民,这条赶上你上次比赛的记录了吧!”

    网中一条大海鲈露出了身影。

    又是一条大平鲈,约莫有个20多斤的样子。

    于大爷看到这条鱼,满是皱纹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

    “这个好这个好,这一条就是小一千块啊!”

    这条鱼比拿出来的泡沫保鲜箱还大很多,小一米长了。鲈鱼大多数是养殖的,一般在2-3斤,是养殖最佳性价比,超过4斤以上的鲈鱼基本是野生海捕。这条鱼回到岸上就能要价40块钱一斤,差不多千元左右。

    这一网绝大多数是刀鱼平鱼,还有少量的梭子蟹、鳗鳞和鼓眼鱼。

    总体下来一网的收获不少,至少抵得上油钱了。

    收完一网又下了一网,差不多的收获。

    看看时间也已经是上午十点了。

    老敖和于大爷小声的嘀嘀咕咕一通后,于大爷开着船来到了离岸稍近的一片水域。

    “哎?饱汉子呢?”一回头陈杰豪没看到敖海源。

    “刚才就进船舱了,都十多分钟了。”

    “干嘛去了那么长时间?不会是去拉屎了吧!”

    几人正在编排老敖,却见敖海源穿着一身潜水服走了出来。

    “卧槽卧槽,这这这……”熊思明挠着脑袋顿时只会说国粹。

    “潜水服,饱汉子你这是不打算带我们玩儿啊!”

    “我也要潜水,不带我潜水我就,我就,我就往海里扔石头!”

    ……

    “你们没经过系统培训,潜水不是那么好玩儿的。”老敖没好气儿的回了一句,“一会儿我带着水下运动相机去拍摄海底的情况,你们连上后就能即时的观看海底情况。顺便我会在海底搜索一些样品回来。”

    说完,在于大爷的帮助下,老敖把运动相机、网兜和氧气瓶等物品穿戴好后,一只手按住咬嘴和面镜,另一只手按住腹部,从船帮边缘向前跨一大步,匹着双腿跳入海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