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山中的日子百无聊赖,吃饭,扫地,打坐,念经,睡觉,日复一日。扶苏花花开几季,花谢几季,清凉城人走了几拨,又来了几拨。

    当年刚来清凉山的小和尚已成为老和尚,老和尚身边的小和尚也日渐长大。一本崭新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被翻的发黄时,山下已过了近十四年的时光。

    将近年关,褚行国一派繁盛。

    从飞檐琉光的皇宫到白墙青瓦的清凉城,举国上下挨家挨户无不将自己装点的喜气热闹。郁郁葱葱的清凉山下红火一片,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各家门前贴着大大的福字和新春对联,街角小巷穿着花棉袄的小孩成群结队的燃放鞭炮,城中四处是烟花爆竹的味道。

    冬季时分天黑的早,小和尚释归庭一个人早早地吃完晚饭就下了桌,做完功课后不久天已经彻底的黑透。他从柜子里拿出一根只剩下一半的蜡烛,点燃,装进纸糊的灯笼里,再支一根长杆将灯笼悬挂在寺门前的匾额下,借此来慰藉晚归的师父。

    风雨飘摇的匾额,风雨飘摇的烛光。

    巍峨险峻的山峰,粗壮挺拔的树林,密密麻麻的枝桠,曲折蜿蜒的小路,门前那一点点微弱的荧光岂能穿过这层层阻碍照亮归途。

    但求个心安罢了。

    自从两年前山下办了私塾,邀请老和尚前去授课,小和尚释归庭每晚都会在门前为老和尚点亮一盏灯笼。

    或许这盏光芒不能照亮清凉山,不能照亮回家的路,但是能照亮到老和尚的心底去。

    每个披星戴月的夜晚,每条艰难跋涉的山路,感到疲惫时,想到还有一盏灯,灯下有一人,那人在等着自己,那真是温暖的事。

    于世所求无多,但求一盏灯火。

    老和尚行走在布满碎石的小路中,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扶苏的清香,他深吸口气,抬腿慢慢走回寺中,空寂的山中回响着走路的声音。

    远远地,一双破旧的芒鞋走过来,停在匾额下。

    老和尚抬头看了看匾额下的旧灯笼,那是归庭前年亲手做的,上面有一朵用水墨画的扶苏花,两年来这灯盏夜夜陪伴他,灯罩都已经显得有些陈旧了,孤零零的挂在寺前,莫名的有些可怜。

    老和尚沧桑的脸颊上绽开一朵慈祥的笑意,他得快些回去,跟归庭一起过年。

    走进庭院,大殿香火环绕,长明灯彻夜燃烧。

    释归庭正在殿前庭院的一块露风石上打坐。

    露风石其实是生长在崖边的一块巨石,十人合抱不能移动半分,此石既高且陡,悬于崖边,往来香客不敢靠近半分,可是释归庭却觉得此处景色甚好,日日在此打坐。

    夜寒风重,他稳坐石上,背无所靠,身后是悬崖万丈。月光洒下,照在他闭目冥思的身上,清俊的脸庞竟有几分庄严神圣。山风狠狠的吹来,吹的僧袍翻动。释归庭盘膝而坐,神色肃穆安详,头顶一轮圆月悬照在幽黑的山谷中,在这空山寒风和月光中,好似将要乘风归去。

    “幢”,“幢”,“幢”

    洪钟鸣响,古韵悠扬。

    子时已过半,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老和尚拿起钟锤撞钟祈福,每撞一次钟,都在心中默念“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愿成佛,度众生。

    钟鸣一百零八响,愿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师父”听见越走越近的脚步声,释归庭缓缓睁开双眼。

    老和尚慢慢走近,在他对面不远处停住,双手背在后面朝他微微一笑,忽然伸出右手朝天一指,对他说“你看!”

    释归庭抬头,却在瞬间被惊的眼前一亮。

    只见头顶上方,在漆黑宽广的夜幕下,漂浮着千万只孔明灯。这些孔明灯棋布星罗,层层叠叠,橘黄色的灯光交融缠绵成一片,照亮了夜空,温柔了整个冬夜。

    山上生活清苦,释归庭长于佛门,举手投足间自然散发出一抹与其年龄不符的老成,然而毕竟还只是一个不到十七岁的孩子,每年年底看看热闹的景象都能使他高兴许久。

    老和尚在一旁静静地打量着释归庭,眉目慈悲。

    这孩子前额饱满、面容清秀骨长身瘦,虽年纪轻轻但行事处世都能做到处变不惊淡定持重,想必将来是要有大成就的,开悟成佛也未可知。

    一想到这,老和尚的面上就浮出欢喜的笑容,有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感概,眼神也更加温柔。自己半生愚钝,于佛法的见解不足一二,可自己倾注心血的孩儿却能开悟得证,仿佛灌溉的细苗终于长成了挺拔茁壮的大树,怎不令人欣慰?

    似乎觉察到了师父的目光,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