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书写着写着,匪徒就散了。纷纷偷跑回家,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对于这些人,苏元青既往不咎。
但是也有一些人,竟然想带着全家人偷跑出去。对于这些人,别说苏元青,就算贫苦人家出身的赵二郎也看不过去,全抓了起来。
七户人家,五十九口人。
这些人全都可以杀——
但是,看他们衣衫褴褛,饥不果腹的样,杀了他们确实让人不爽。
苏元青把他们叫来,跪成一堆一堆,训道:“你们都该死。但本官仍愿意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几个做匪的,去湖中劝降或杀贼,活的也好,死的也罢,都算数,并且投降者无罪。每两个人,换你们一个家人免死,两日后,差几个,本官就砍几个脑袋。你们的家人,就在这跪着等你们,若想让他们死,就再跟本官作对。”
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若是他们还没抓住机会,就算杀错,也必须要杀。
因为那时候,苏元青也没选择。
那一堆一堆人跪着等,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望眼欲穿。他们的下场让周边村县的百姓心惊,再不敢举家逃走。
不过才等大半日,他们的家人陆续回来。
每个人都带回数十人,足够救他们家人所需。
此外苏元青还知道,他们劝回来的数量比这些更多。有些人因为害怕苏元青说话不算数,悄悄从小路回家了。
这些人见与不见都无所谓了。苏元青心中欢喜,对众人说:“各回各家,皆无罪释放,但以后谁再做匪,休怪本官无情。”
接连数日,湖中匪徒竟散了个九成。只剩一小股无家可归的,和身上背着重罪的,躲入芦苇荡深处,不敢露头。
可喜的是,这个过程里,苏元青一个人都没杀。
赵二郎简直成了他的粉丝,佩服道:“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吕秀英笑说:“投桃报李,这些百姓既然这么配合,咱们也应该为他们做点事。”
曹猛接着话说:“不错,应该把蛀虫都捉出来,让张知府杀干净。”
三方人马都散了出去,在附近挨家挨户排查。
让证据说话。以前讲不清的理,有证据就可以讲;以前不能说的话,有证据就可以说。虽说时间久了,很多东西烟消云散,可是总有些证据留了下来。被苏元青这帮人,一个一个翻出来,翻的附近官员胆战心惊。
衙差都出来闹腾,试图阻止。
乡绅、县令也谄媚地跑来见苏元青,准备了数百两银子到数千两银子不等。
这不,湖县县令李克俭,带着一个大箱子,求见苏元青。
叫进来,这老哥哥自来熟,喊道:“苏贤弟,愚兄早就听说你的名讳,今日终于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得知贤弟受命救治伤兵,愚兄虽力薄,却也愿意助一臂之力,此行带良药一箱,可以解贤弟无米之炊之苦。”
噢,这位不是送钱的?
苏元青难免要高看此人几眼。
可李克俭立马低声说:“那箱子有两层,下面那层,是愚兄私人赞助。愚兄在此也要劝贤弟一句,适可而止,否则便是与天下为敌。”
苏元青不解且愤怒,问说:“我苏某人何时与天下为敌了?”
李克俭说:“苏贤弟考教愚兄了不是?”
“并非是考教,实在是求教。”
李克俭说:“那愚兄便说一说。贤弟看啊,这青阳匪徒,如今作乱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其根由在何处?依愚兄看,是人心贪婪,无可救药之故。可是你现在做的事,却是在另寻根由,把青阳匪徒作乱,说成是官逼民反。若真是这样定了性,那会是个什么情况?那就说明造反无罪,这上上下下的官员反而有罪,甚至那江宁知府,乃至当朝的宰相,都有失察之罪。如此一来,岂不是本末倒置?”
苏元青简直要气笑了,说:“照你这么说,官逼民反还有道理了?”
李克俭说:“道理天定,咱们今天说的是立场。贤弟究竟是要站在官这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