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一章 白加黑,对簿公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行几十号人,走了近半个时辰,这才来到依长江而建的巴东县县城。

    此时的巴东县城座落于长江北岸,而非南岸。

    不过,南岸也有着不少的居民居住,依山坡而分散建设的屋子,错落于各处,就连北岸县城,也基本如此,不过,北岸的屋子相对较多一些。

    县城很小,长宽不到一里,而且县衙,座落于城南附近,离着城门也就百米远的距离。

    “全部进到县衙里去。”

    三名衙差,推搡着众人,往着县衙大堂而去。

    县衙很小,也才将将把这几十人给塞满。

    钟文走在最后,同样,也站在县衙门口处不远,眼睛扫望着这个县衙衙堂。

    衙堂内的众人,小声议论着话,等着主事之人,前来问话过审。

    时过一刻钟后,衙堂后面,行来了三位穿着打扮似官吏之人。

    “堂下众人何事?事主赶紧出来辩明。”

    三位官吏落坐后,主座的一位年轻的官员,开始发起话来问道。

    “禀县尉,我是码头明晨客舍的东家张明晨。今日这位客人说我所开设的客舍是黑店,他丢了东西,却是怪到我客舍头上来,还请县尉做主。”

    客舍的店老板,在那位官员说话后,直接站了出来,开口把此事搞得他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

    “禀县尉,我乃苏州人氏王重之,此行运送些货物到泸州,挣了些钱财珠宝,可昨日我入住的这家客舍,今日清晨醒来后,装有钱财珠宝的包袱已是被偷,如果不是这客舍之人偷去的,又是何人所为?还请县尉给草民做主。”

    那商贾王重之,被那张明晨的客舍店老板说的有些不喜,还未等县尉再次发话,站了出来,直指张明晨所开的客舍是家黑店。

    站在衙堂的众人,又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把整个衙堂,弄得像是个菜市场一样。

    声音虽小,但这么多人说着话议论着,难免稍显有些吵了。

    “啪”的一声,惊堂木拍响,把众人说话的口给震得闭了嘴。

    “你们二人各据一词,本县尉也难辨是非,可有人证?”

    县尉环视了一眼在场的众人,凝神看向两位事主。

    “禀县尉,这是我的仆人,他可作为人证,还有在场的诸位,我们都是从同一艘船下来的,大家都瞧见了我背着一个沉重包袱的。”

    事主王重之直接把他的那位仆人给拉了出来,又是指着在场的众人说道。

    “你的仆人可做不了人证,其他人,你们昨日可有见到他背着一个包袱吗?”

    随后,县尉开始向着在场的众人打问了起来。

    可是,县尉的问话,稍显有些严厉,更是带着一种威严,好似在指示着众人,必须依着他的话去做去说。

    毕竟,人家是县尉,官职是在场所有人里面最高的。

    同样,在场的众人,谁会愿意去得罪一位县尉,人家是官,你只是个民罢了,哪怕再不喜,也得回答。

    “我未瞧见过。”

    “我也未瞧见过。”

    “当时我没注意,也没瞧见过”

    “……”

    在场的众人,不管是谁,基本回应县尉的问话,就是一句,我不知道,我没瞧见过。

    此案虽是夜客所为,依着正常的理解,他们确实不知道这丢了的是钱财珠宝,还是衣物什么的,更何况,昨日下船之时,谁又会注意这些呢。

    哪怕有人真的看到那位商贾王重之背有一个沉重的包袱,可在这个时候,谁又会出声来解释一句呢?

    没有人,没有人愿意惹上这么一个大麻烦,更是不愿参和到其中。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也是常理之事,更何况在这个年代。

    “禀县尉,在场的人,没有任何一人见过他背有包袱入住到我的客舍,他却是污我家客舍为黑店,还请县尉为我做主啊。”

    那客舍的店老板张明晨,听见众人的回应之后,心中暗喜。

    此事,只要坐实了这名商贾没有背着包袱入住到客舍,那也可以洗脱他客舍黑店之名。

    当然,他的心中也同样会要求这状告之人赔偿,至于赔多少,那就得看他的心情了。

    污人家客舍是黑店,这个罪名,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带过去的,不赔得你卖身,就已是烧高香了。

    名声,在这里,可是重中之重。

    “王重之,在场的众人,并未瞧见过你背有包袱,你还有何话可说?”

    县尉坐在案桌后,冷眼望着堂下的王重之,厉声问道。

    “县尉,我真的背有包袱的,县尉,我真的背有包袱的,包袱中有不少的钱财珠宝的,县尉给我做主啊,呜呜呜呜。”

    事主王重之,哪里会料到结果会如此的,在场的众人都不愿站出来给他作证,他所丢失的钱财珠宝,估计难回到他手中了。

    心中的委屈与痛楚,顿时涌上心头。

    辛辛苦苦了近一年,所积攒的钱财,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

    任是谁,都得哭闹于衙堂,更何况是一位对钱财如此看重,且又小气吝啬的商贾。

    随之,这位事主王重之,瘫坐于堂下,大哭了起来。

    站在衙堂门边的钟文,看着这场很有意思的审案,觉得好像并没有如他所期待的那样精彩,只是认为好像是小孩子打架一样简单之及。

    没有所谓就地取证,也没有所谓的隔离审问,更是没有细问事主的钱财样式以及多少。

    有的,也只是在衙堂的大众问话。

    而衙堂的一边,一名书吏,一直拿着毛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而另一个官吏,桌前铺着好些本书册,估计就是唐朝的律法吧。

    钟文不知这衙堂审案是个什么样的流程,更是不知道这唐朝的律法如何。

    但依着钟文前世所看过的电视剧来说,眼前的这一幕,绝对不是所谓的审案。

    当然,或许这其中有什么原由,更或者有什么规定,他也是不知道的。

    其实说来,唐朝的审案问话,确实如此。两方的事主,必须在这衙堂中问答过审,这也就是所谓的对簿公堂之说。

    上有主官审问,侧有吏员记录,更有律法条规依据。

    一切,都显得挺符合规则,同样,也符合时代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