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战肥下李牧破秦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李斯稍显为难:“这,似乎有些残忍了。”

    “有道是无毒不丈夫,你不能想吃还怕烫。”

    “好吧,”李斯勉强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关押在牢房,韩非仍在奋笔疾书,他把写作作为排解苦闷发泄怨气的唯一方法,劣等饭食还摆放在桌角,他还没有吃晚饭。李斯踱了进来,从人放下一个食盒退出去了。韩非已经全身心地沉入到著述中,根本没有理会李斯的到来。

    李斯到了韩非身后:“韩公子,该用晚餐了。”

    韩非头也不回:“不吃了,我把这一节写完。”

    “韩公子,我给你带来了上好的酒菜。”

    “却是为何?”

    “公子且放下手中笔。”韩非将食盒里的酒菜逐一捡出,摆放在桌面上。

    韩非只得放下笔,转过身来,开口便问:“李大人,可知我的《说难》赵总管是否已转呈大王一阅?”

    “据悉已是呈递给大王。”

    “那么大王可否看过?”

    李斯点点头:“阅过矣。”

    “那大王他可有何旨意?”韩非对自己文章的感染力深信不疑,觉得秦王只要看了《说难》就能洗雪他的冤屈。

    “别问了,先把这酒菜用了。”

    “莫非……”韩非还有幻想,“我想大王他不至于吧!”

    李斯为韩非斟上一杯酒:“公子,请满饮此杯。”

    韩非哪有心思喝酒:“李大人,大王他到底有何旨意?”

    “待用过酒饭再说。”

    韩非隐隐有一丝不祥的感觉:“大人若是不讲明情况,我这酒是无论如何也喝不下的。”

    “咳!”李斯长叹一声,眼中滴下泪来。

    “大人,”韩非已觉不妙,“大王他莫非要,要……”

    “你呀,韩公子,非得写什么《说难》,还非得呈给大王,这可倒好,大王说你满腹牢骚,对大王他怨气十足,更加惹恼了大王,这,这,让你饱餐一顿后,赏你一杯鸩酒。”

    “啊!”韩非大吃一惊。

    李斯从食盒底层取出鸩酒,轻轻放在桌上:“公子,下官对不住你,我虽再三求情,大王就是不肯宽恕。”

    “我的《说难》会使大王气上加气?大王应该理解我的苦衷啊。”韩非依然相信自己的文章。

    “公子有所不知,大王从来是喜怒无常。凡是他决定的事,任何人也休想更改。公子啊,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韩非上下反复打量着李斯,看了又看,瞅得李斯有些发毛。

    李斯不由得问道:“公子,为何这样注视下官。”

    “李大人,你我同窗,你该不会重演庞涓对孙膑的故事吧。”韩非双眼的目光像锥子一样直刺李斯。

    “公子,你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李斯避开韩非的目光,“如果公子实在信不过我,下官就与你同归于尽。”

    “这怎么可以,这又怎么可能呢?千不怨万不怨,都怨我的命苦,所恨平生所学未得施展。”韩非端起鸩酒一饮而尽。

    李斯脸上现出了一丝狞笑,韩非在痛苦的挣扎中,看到了李斯异样的表情。一阵剧烈的疼痛之后,他口鼻流出鲜血,手指李斯,说出两个字来:“你,你!”身体不支,重重倒在地上。一代大儒,就这样在阴谋凄惨中离开了人世。

    甘泉宫迎来了又一个金色的黎明,嬴政草草用过早膳,便迫不及待地吩咐赵高:“速去传孤王旨意,命韩非沐浴更衣,立刻进宫。”

    赵高应声:“遵旨。”

    宫门外,李斯刚好赶到:“赵公公,去往何处?”

    赵高急问:“怎么样?”

    “了断了。”

    “好,”赵高知会,“大王要我宣韩非进宫,李大人便按你我事先议好的回复大王去吧。”

    李斯随赵高进入嬴政的内书房,嬴政一见诧异地发问:“赵高,你为何去而复返?”

    “大王,李大人有事禀奏。”

    “他奏他的,你且去宣召韩非。”

    “大王,韩非他已于昨夜身死。”

    “什么!”嬴政一惊,转向李斯,“此话当真?”

    “大王,千真万确。”

    “这就怪了,好好的人怎么会说死就死呢?”嬴政心中起疑,“该不是你二人合谋所害?”

    “大王,臣今晨接到狱吏报告,便前去看望,见韩非已割腕自杀身亡。”李斯叹息一声,“他也是公子王室贵胄出身,没受过这个屈,想不开就寻了短见。”

    嬴政无力地颓坐在宝座上,口中喃喃自语:“是寡人害了他,当初就不该把他下狱啊!”

    番吾城在晨曦中挺起威武的雄姿,赵国的国旗和大元帅李牧的帅旗在蓝天里飘扬。守城士卒严阵以待,下级将官在不停地巡逻。城下数里之外,秦国大军安扎好营寨,正在做进攻前的准备。而城内赵军的统帅帐里,还在为战略争吵着。

    “本帅还是那个意见,弃守番吾城,诱敌深入,设下埋伏,方能出奇制胜。”李牧一脸严肃。

    “我反对。”副帅司马尚仍不相让,“番吾乃赵国门户,此城失守便门户洞开,秦军即可长驱直入了。”

    “战争不在一城一地一时的得失,若失去番吾,能换来整个战役的胜利,又何乐而不为!”李牧发布命令,“本帅决定十五万大军撤至肥下埋伏,留下五万人马守城,用以迷惑秦军。成败在此一举,若败本帅自担全责。”

    司马尚等不理解也无可奈何,只能遵军令行事。

    王翦大军推进到番吾城下,四面将城池团团围住,便亲自出马叫阵。李牧列队出战,一员副将迎战秦国大将杨端,战过几十回合,副将被杨端挑落马下。司马尚见状接住杨端厮杀。二人战有一百多个回合,司马尚不支,败下阵来。李牧亲自出马,敌住杨端激战。又打了近百回合,杨端越战越勇,李牧毕竟年岁已大,体力不支败下阵来。王翦挥军掩杀,赵军退入城中坚守。秦军一日之内,发起三次攻城,俱被守城赵军打退。

    当夜,李牧对守城将士说:“明日,秦军定会全力发起攻击,我们在拼命抵抗后,即应佯作败退失守番吾。”

    司马尚实不甘心:“大帅,番吾让与秦军,万一肥下伏击不胜,我军就无法扭转败局了。”

    “只要我们败得真实,肥下的会战就稳操胜券。”李牧好言相劝,“副帅,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将士们全看着你我二人呢!”

    “好吧,事已至此,也只能孤注一掷了。”司马尚毕竟是副职,也只有服从的份儿,“成败就看肥下一战了。”

    红日喷薄而出,番吾城的清晨,群鸟叽啾,炊烟缭绕,大战前的战场,一派和平静的景象。秦军业已饱餐,王翦正在作战前动员。之后,秦军便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兵力是往常的两倍,王翦、桓齿奇等亲自督战,完全是势在必得的阵势。赵军在抵挡了一个时辰后,城楼上丢下是一千多具尸体,终于不支而败退出城。番吾城头飘起了秦国的旗帜。

    王翦建议扩大战果,命部队全力追击。前面赵军已是溃不成军,沿路丢下大量辎重和旗幡武器,伤员丢在道旁也无人顾及。王翦一心要取得全胜,催促队伍加快速度追击。大约二十多里路后,前面来到一处山谷,蜿蜒的道路拐入谷中,地势异常凶险。

    桓齿奇勒住胯下战马:“老将军,这里山谷险峻,赵军若有埋伏,我军就要吃大亏,得谨慎行事。”

    王翦不以为然:“赵军已是一败涂地,那有设伏的力量,此时当紧紧咬住赵军,使其没有喘息之机。”

    “老将军,末将总觉得番吾城得来容易,照理赵国当有二十万大军,可他守城的兵力明显不足,对番吾城这样关系到赵国存亡的要塞,赵军的大军何处去了?”

    “桓将军纯属多虑,番吾城我军是血战得来,赵军明明是支撑不住而败逃,要追就得一鼓作气,像你这样瞻前顾后,赵军就要逃回邯郸,我军下一步攻打赵都就要大费周折。迅速进击,不得有误。”

    桓齿奇不敢再有异议,催马率部下向山谷里追去。拐过谷口,桓齿奇发现谷内是一片开阔地,足有十几里地大小,便又放心地追赶。可是令他奇怪的是,赵军的散兵已不见了,丢弃的兵器和辎重也没有了,而正前方是一片茂密的丛林,隐隐地透出来阵阵杀气。

    桓齿奇勒住马:“老将军,地势凶险,一旦有赵军埋伏,我军就要吃大亏。”

    “怎么,难道还回军不成?”

    “末将不是那个意思,秦军怎有后退之理。”

    “那就在这坐视?”

    “当然不能,大军总得前进,也好攻取赵都邯郸。”

    王翦不免嘲讽他:“桓将军进又不敢进,退又不能退,依你之见我秦国大军究竟该如何呢。”

    桓齿奇也已无言答对:“末将只是说须当慎重,不要中了赵军的埋伏。”

    王翦转问杨端:“杨将军,你意下如何?”

    “既然身为大将,就当无惧生死,赵军已是溃不成军,哪有力量设伏,我军就当勇往直前。”杨端自告奋勇,“老将军,末将愿为先锋。”

    “好!”王翦大为高兴,“领一万马军向前追击。”

    “得令。”杨端将令旗一挥,率军扑向前方。

    秦军十五万人马陆续拥上河滩,杨端的前军便已接近丛林,正当他犹豫着是否进入林中,只听咚咚咚三声炮响,丛林内竖起千百面赵军的旗帜,成千上万的赵军呐喊着站起,齐声高呼:“秦军中计了!王翦是死路一条!”为首一匹高头战马,马上一员大将,金盔金甲,手提金背砍山刀,对杨端用刀尖一点:“大元帅李牧在此恭候多时,送死的秦将报上名来!”

    王翦正在惊悸间,秦军身后又是三声号炮,十万赵军从背后截住了退路。肥下的谷口已被堵死截断。赵军副帅司马尚横刀立马高声叫阵:“老儿王翦快快前来受死!”

    秦军呈现出一阵慌乱,但王翦高呼:“镇静,此乃本将军求之不得,正好与赵军决战。”

    桓齿奇提醒:“将军腹背受敌,形势对我军不利。”

    “怎么,你胆怯了?”

    “非也。”桓齿奇分辩,“末将说要正视眼下的形势,赵军截断退路,只有死战向前,你我分兵拒敌吧。”

    “好,你去对付后面的司马尚,我去痛击前头的李牧,看他可有三头六臂。”王翦催马向前。

    秦军不愧训练有素,从慌乱中稳定下来,随王翦向赵军杀去,丝毫不减以往声势。就在秦军向前猛冲之际,平地轰隆一声响,地面突然塌陷下去,王翦及上千秦军坠入了数丈方圆的大坑。后面的秦军急忙营救他们的主帅:“老将军,老将军!”

    李牧嘴角现出微笑,将手中令旗一挥:“放箭。”

    顿时,赵军的弓箭手万箭齐发,箭矢如飞蝗似骤雨一般飞向秦军,前往营救王翦的秦军非死即伤。此刻,王翦成了赵军弓箭手的钓饵,在陷坑四周很快就堆满了秦军的尸体。但秦军毫不退缩,依然在奋力营救王翦。而陷坑内的王翦在杨端与副将的协助下,踏着士卒的肩头,奋力爬上了坑沿。李牧一见王翦就要逃生,又一挥令旗,弓箭手停止了放箭,他则率军扑杀过去。但王翦已然跨上一匹战马,重新指挥部下迎住赵军厮杀。

    谷口处,桓齿奇与司马尚的战斗也异常惨烈。双方几乎是胶着在一起,彼此很难分清谁是哪方兵将。司马尚没想到中了埋伏的秦军战斗力丝毫没有减弱,始信李牧事前的分析。他按照事先的准备向山脚下后撤,最后将大军撤入了一个巨大深遂的岩洞中。桓齿奇紧紧咬住赵军,但山洞口早就堆好了沙袋,秦军难以进入。就在这时,山顶上埋伏的赵军将巨石滚落下来,直砸得秦军鬼哭狼嚎,狼奔豚突,如雨飞落的巨石,使得秦军非死即伤,桓齿奇的部下损折四成以上。

    秦军战斗力大为降低,司马尚率赵军从山洞里杀出,以多胜少,恃强凌弱,将秦军的败残人马尽数砍杀。肥下谷口这一战,秦军损折了数万之众。

    而王翦这边的秦军则似乎占了上风,李牧的赵军不敌,向丛林后退却,王翦挥军掩杀。然而,秦军进入丛林后,便感到脚下软绵绵的不好行走,低下头看,地面上全是毛茸茸的蒿草,而且有阵阵令人作呕的火油气味。王翦反应过来,心说不好又中计了,正要招呼全军后撤,可惜已是晚矣,赵军的弓箭手已将千万支火箭射来。那火箭落地,与干草火油相燃,立时腾起冲天大火。秦军哪里还能战斗,全被烧得焦头烂额,许多人像火球般滚来滚去。更兼东南风起,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王翦的部下非死即伤。众将士围护着王翦向火场外突逃,大火中杨端落下马来,被自家人马踩踏,枉送了性命。

    王翦侥幸捡得性命,在残兵败将的保护下,向肥下谷口落荒而逃,桓齿奇的败军在谷口接应。二人相见,王翦长叹道:“悔不听将军之言,致使大军中伏,几乎全军覆没,还有何面目回见大王!”说罢拔腰中佩剑就要自刎。

    桓齿奇眼疾手快将他拉住:“老将军何必如此轻生,且回咸阳,听凭大王处置,或许重整旗鼓,报这一箭之仇。”王翦的花白胡须在飞卷的烟火中飘动,他无可奈何地将宝剑送还鞘中,带领着仅剩的三万秦军踏上了归程。这是强大的秦国二十年来第一次战败,而且败得是那样凄惨。(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