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3章 思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老刘带着安慰的笑容说:“你也不用急嘛,这做学问的人呢,最讲究言之有物,应该不会说空话、吹牛皮,咱们先把酒厂的事情定下来,随后我帮你打听,如果他真的有办法进行人工种植,我绝对劝他把技术给你,这点我以人格向你保证!”

    朱自强端起酒碗道:“那就先谢过了!来,诸位为了田园这样一个事不关己的穷山村,不辞辛劳赶来帮助我们,酒菜简陋,我代表全乡干部群众向你们表示感谢!”说完一仰脖子就干了.

    老刘代头,连驾驶员们一起,八人,八碗,同时仰起脖子喝光碗中酒,一个个面不改色,老刘哈了一口酒气,看着朱自强笑道:“朱书记年纪轻轻,为人豪爽!我相信你一定能带领全乡人民致富奔小康,咱们是企业单位,说白了就是商人,商人图利,这没什么好遮掩的,吴总亲自点名让我来,我就得对集团负责,对吴总负责,所以丑话先说在前头,如果菜籽沟没有什么投资价值,我同样会空手而回。”

    朱自强笑道:“你放心,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你们认为没有价值,我也会取消这个项目,对了,刘师现在是享受正处待遇吧?”

    老刘“嗨”地摆摆手笑道:“啥子正处哦,没得实权,就是工资高点儿。”

    朱自强道:“你几位,除了两位开车的师傅,我估计行政级别都比我高。”其余几人相继笑着否认,老刘趁此机会向朱自强介绍道:“他们五位都姓陈,家门叔辈,亲巴巴儿的,我们一般都是按年纪排行叫,这边起,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都是科级干部待遇,不过跟你们没得比,只管自己每个月的工资。”

    朱自强拍着手笑道:“巧了!我们这回的酒厂计划,要迁一个社的人,这个社全部姓陈,社长就是酿白酒的陈德明,不晓得跟几位扯得上关系不?”

    陈大师头顶有点秃,喝下酒后蕴着红光,笑起来眼睛鼻子挤在一起:“德字辈,跟我们搭得上,按说还是我们的爷爷一辈了,不晓得德字下边是啥子?”

    老杨急忙道:“是‘绍、文’。”

    陈大师道:“唉呀!那就全扯清了,是嘞!是一家子,我们兄弟几个就是文字辈儿,我叫陈文清,嗨呀呀,万万没想到,在这里还找着一支本家,好事情!明天还要麻烦朱书记帮我们介绍一下。”

    其他几个陈师也跟着说起来,酒桌上围绕着陈家的历史,从第一个姓陈的开始,然后一直慢慢地数下来,聊到最后,酒菜一空,宾主尽欢,约好明天一起到中厂,朱自强和老杨带着他们回到房间睡下后,管中昆等人才姗姗来迟,朱自强等他们洗换一番,急忙召集领导班子成员们开会。

    管中昆提议让老杨连夜赶到中厂去,跟陈德明好好地谈谈,务必要把本家关系拉好,反正这是有利无害的事。然后是留守和陪同的人员安排,管中昆与李朝伦留守乡政府,处理电站塌方的善后事件,以及田园到田坝的柏油路工程。朱自强、崔志发、刘艳三人陪老刘等人到中厂,朱明军赶赴河西的公路建设指挥部,继续抓紧公路施工进度。

    第二天中午,一行人到达中厂,老刘是个实干派,中午不喝酒,两碗饭刨完就开始实地考察,带上验水器具,在菜籽沟里开始慢慢地测验,直到下午,才完成第一项工作,几人凑在一起商议,决定在中厂住一晚上,然后沿着菜籽沟往上走,一路查看周围的植被。

    到了晚饭时间,陈德明亲自出面邀集陈家五兄弟,老刘自然不好推却,于是所有人一起出席了中厂社陈家人的饭局,经过一番介绍,总算确认了陈德明等人跟陈大师兄弟是一支,就是往上第七代老祖在清朝时候,曾担任过四川宜宾的县令,他们都是属于这个老祖公的子孙,这样一来家族式的聚会更加热闹,陈大师兄弟正式向陈德明行后辈之礼,而且看到陈家在此的穷困现状,几兄弟相继嘘唏不已,不经意间就透露出菜籽沟的水非常适合白酒酿造。老刘见状也很干脆地确认了,至于品质能到什么档次,还得认真看过菜籽沟流域的自然环境。

    朱自强长出一口气,财神算是留住了,这是田园乡的第一个投资者,以后随着交通改善,还得拉更多的人来田园投资。

    散席后,陈德明坚持要留陈家兄弟住宿,说什么也不放人。朱自强等人只好由他,毕竟相隔百多年才认到一门分支,有些话不是三两句就说得清楚的。

    朱自强正在洗脚的时候,刘艳敲开了他的房门,“朱书记,我有个想法,要是不跟你说的话,没法睡觉。”

    朱自强笑着给她倒了杯茶:“大姐有话尽管说,酒厂的事情总算有了眉目,我也可以松口气了,嗯,要不……大姐先不忙说,让我猜猜你的想法?”见刘艳宽厚的笑着点头应允,朱自强接说道:“大姐是不是觉得我们跟五粮液的合作方式可以借鉴到别的项目上去?”

    刘艳愣了一下,然后开心地大笑起来:“呵呵,原来朱书记早有准备,我还想来提醒你,不错,就是这个意思,咱们养殖业也可以招商引资,按公司加养殖户发展,毕竟我们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没有管理模式,没有销售渠道,如果能引进同类企业,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朱自强道:“话是这么说,可事情没这么简单啊,五粮液的人能来咱们这里,绝不是什么有利可图,这背后啊,还有些东西你们不晓得。发展的思路可以多方面,但是根本上还得靠咱们自己来,当然,能引进就引进,引进不了的也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刘艳喝了口茶,站起来告辞:“你的想法很好,呵呵,我想不到那么多,还是像你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脑子好使。那你睡,我先回去了。”

    等刘艳走后,朱自强开始慢慢思考,就田园现在的情况来看,除了资金、人力、资源外,其他东西可以说一片空白,比如生产技术,如果派出人员学习,周期太慢,还不能保证学成的人一定回来。资金也只能开展前期建设,后续发展还得靠这些从田地里解放出来的农民,资源也不是强项,一个乡的资源能有多少?那些大集团大公司绝不会对这种蝇头小利感兴趣。五粮液能来,那是看在龙华生的面子上,跟我这书记官没有半分关系!

    之前,朱自强也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在建设期间组织中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但是他又担心,这些人没知识没文化,出去除了卖笨力外,基本上干不了什么大事,再有就是外出打工的收入,比呆在本地务农强,说不定很多人就会举家搬走。当然,这样一来可以减轻田园乡的压力,可是中坚力量就流失了,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得不偿失!

    其他的可以引进什么呢?药材种植方面可以发展起来,老刘说的人工种植天麻技术,这一点反而带动了朱自强的心思,不仅仅是天麻种植,还有其他中草药也可以尝试。朱自强边想边写,不经意间就在笔记本写了几大篇,至于人工养殖业,不能发展太大,保证县级人口的日常生活需要就可以了,这点不能眼大肚皮小,要实事求是,所以养殖这方面可以缓缓,不用太急于做大做强。手工艺方面,除了竹编、藤编工艺品外,其他的基本没有,那么手工艺只有建两至三个小厂进行小本经营,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同时,补贴一下农民收入。手工艺品的销售不用操心,春江现在已经开始向旅游大都市迈进,手工艺品有足够的市场消耗。

    接下来是农产品加工,比如淀粉厂、粉丝厂,原料不过是洋芋、磨芋,这些东西不止田园的产量大,整个功勋县都能提供大量原料,到时还能拉动全县的洋芋、磨芋生产。朱自强跟陈字奇下乡的时候,曾经见到有些地方的农户因为洋芋产量大,但缺少销路,卖出去的价格比猪食还贱,很多农民便用洋芋喂猪。

    还有小食品加工,比如炒爪籽,南瓜籽,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