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凭梁师成肚子里那点文墨,自然拼不过满朝遍野的才子鸿儒。于是就想出了“拼爹”的歪招——哪怕这爹不是自己的“正爹”。
既然要给自己找爹,不如给自己找个响亮的,于是他就成了苏轼苏大学士的“遗腹子”。
这则花边新闻,在当时社会也算不上多大的名誉丑闻,至多是给这位绝代名士又添了段风流野史。但是对梁师成来说,意义非常不一般。
顶着苏大学士后人这个光环,就能够用苏轼文章继承人的身份虚张声势了,也确实网罗了一大批当时有名望的人。
像秦观的儿子秦湛、秦观的女婿范温都是他的座上客,因为秦观和苏轼有师友之谊么。
像翰林学士王安中,每草师成制,必为好辞,褒颂功德,时人谓之“王内相”。
然后又向苏轼正牌后代苏过大送温暖,又是送钱又是给名望,反正小苏先生每次入京,肯定要住他的家。虽说花了点小钱,但无形中让时人认可了他的身份啊。
随着“拼爹”效应的显现,梁师成一发而不可收,竟“以翰墨为己任”,凡“四方俊秀名士必招致门下”。也是,不是一方才俊,也入不了自己之眼啊!
这王伦,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以词名动东京,俨然文学界后起之秀。不用说,梁太傅是动了揽才之念了。
其实王伦有没有被蔡京、杨戬网罗对他的权势并无大碍,但是因为他的特殊爱好,所以也就非争取不可。并且徽宗本身便一直以大才子自居,说不定因为王伦的名气而产生惺惺相惜之感----现在已经有欣赏的苗头了。如果收在自己麾下,可能某一天用得着。
试想一下,天子某日雅兴来临,自己随时把王伦拉了来,那时候君臣一番殿前诵和,必成一段嘉话----对促成此类事情,梁师成很有心得。
大画家米芾,就是自己推荐给官家的,龙颜大悦,甚得君心。
现在朝中三足鼎立,从争夺人才的角度,也不能放任王伦被蔡京或杨戬收了去。
特别是三皇子和杨戬,已经成为自己的心头之疥。
月初太子赵桓提出手头事务繁杂要辞去一些职务,潜心读书时,徽宗虽然盛赞太子的恭佥之德,却转眼加封赵楷为太傅,并提举皇城兵马司,及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的权力。
这不是个好信号。
禁军、禁中、开封府,向来是大宋官场的风向标。
联想到官家经常在人前人后夸奖三皇子很像他自己才艺双全,估计要不是因为赵桓是长子,太子之位能不能到其屁股底下还是个问题。
作为太监系统两大角力单位,杨戬是众所周知的三皇子派,而自己是坚定的太子派。虽说对于揽权争利方面区别不大,但在这一点上,双方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无论如何,再不能让三皇子的文采之名锦上添花了。
“这个人,咱家要定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务必要把人给咱家收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