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江城当然没听过这两个名词,实际上“工业4。0”是德国产经研联盟在2012年向德国政府提交的一份报告中的词语。
而所谓的“中国制造2025”则是中国和德国争夺未来智能制造和物联网领域话语权的产物。
总而言之,在这个世界里,不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还没有问世呢。没有这种战略级别的思想指引,其实也不怪江城的视线只是到此为止了。
也只有侯世达这样经历过未来十年,智能化和物联网铺天盖地发展的时代,才知道视觉识别技术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可以的话,请允许我做一些科普陈述。”侯世达用目光示意江城和风无忌两个人,见他们都严肃的坐直了身体,全神贯注的听着自己的说话,心下不由点起头来。
可见风信公司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确实不是巧合。江城和风无忌两人只是困于时代见识的不足,这才犯下了大意的错误。
若是江城知道侯世达心里怎么想的,肯定会大吼出来。那可是几亿美元的市场,还要让他再将这个技术夸大到什么程度,才不算大意?
“我首先说一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条路线,这两天路线分别出发自计算机科学的两个奠基人,分别是查尔斯。巴贝奇和范内瓦。布什。”
“发明差分机的查尔斯。巴贝奇?”说话的是风无忌,要说在技术上还是他更敏锐一些。
查尔斯。巴贝奇在24岁的时候,就被选入了英国皇家学会。他在1834年发明的分析机原理,曾设想根据储存数据的穿孔卡上的指令进行任何数**算的可能性,并设想了现代计算机所具有的大多数其他特性。在1855年斯德哥尔摩的一家公司里,有人根据他的设想制造了第一台机械计算机。
“对,就是那个查尔斯。巴贝奇。”侯世达点点头,肯定了风无忌的猜测:“从他开始,人类致力于让计算能够自动化。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发展出了图灵机,发展出了埃尼阿克、8048、深蓝甚至是诺基亚手机。对于制造业来说,计算自动化带来的就是数控机床了。”
“那范内瓦。布什呢?没记错的话,他是美国曼哈顿计划的组织和领导者吧?”江城有些疑惑的看向侯世达。
“他同样还是超文本和超链接概念的提出者,是互联网技术的先知。”侯世达补充道:“从他的道路,后来发展出了互联网、关系型数据库和现在的社交网络等技术。互联网继续发展,接下来可以预见的就是物联网时代。”
“而将这两条电子技术的道路融合起来,就是工业4。0的概念,也就是基于信息技术和数控制造技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
侯世达这个命题未免太大了点,让江城和风无忌都不自觉的露出了怀疑的目光。
不过他不在乎,这个名字又不是他起的,而是德国和中国未来都共同认可的一个标准。
“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基于蒸汽动力的,第二次是电动机的普及,第三次则是电子信息的自动化革命。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基于物联网和智能软件技术的全自动化时代。”
“有了图像设别技术,智能制造就有了可能。历史学里有这样一种观点,整个人类历史,始终是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形式。工业革命的大工业、批量化制造方式,在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阶段达到顶峰,自动化的普及带来了柔性制造和精密制造的可能。工业化、批量化的生产可以不再千篇一律,为小批量个性化的产品提供了技术基础。”
“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能制造技术,则把工业制造中生产线的概念模糊了。过去的一条生产线,往往只能生产一种产品,或者是这种产品的同类。风信是做嵌入式系统的,江总应该能想象如果一家工厂全部由机械臂和各种机器人组成,使用增材打印或者激光技术加工生产,那这条生产线是否可以生产的产品将极大丰富?而如果这个工厂通过互联网,直接和终端用户连接,接受用户个性化设计的指令,它将具有多么大的市场?”
侯世达轻轻的一句问候,让江城彻底保持不住自己成功人士的形象,不禁瞪大了眼睛喘起粗气站起身来。
“没、没错,这确实是一次工业革命!”
侯世达的话有理有据,这种触手可及的未来感让江城激动的有些发抖。这并非是什么科幻故事,或者用来忽悠人的未来概念。
侯世达描述的,是一种近在咫尺,只要稍稍努力就能够到的未来。而且这种未来非常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物联网的未来并不遥远。而一旦连生产设备也能够远程联网,再配合上正在逐步发达起来的物流体系,基本就等于宣判了中间商的死刑。
但中间商是死是活,干江城什么事情?最重要的不是机械臂的使用量吗?一旦这种设想成功,那么能够进行图像识别的机械臂必将大量使用。到时候就不是每年几个亿的问题了,那是百亿、千亿美元的大工程!足以制造下一个诺基亚、爱立信、索尼和摩托罗拉,下一个微软、ibm,下一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