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浸润大白青霜剑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可否做答?”

    卢祥面色一怔!答道:“少侠有话要问,卢某若然知道,无不谒诚相告。”

    李仲华略一沉吟,问道:“卢老师在何处相遇“紫衣无影”褚神风前辈?当场对方尚有何人?拚搏起于何时?”

    卢祥想了一想,答道:“在楚雄镇南之间一片荒山野岭中,傍临驿道不远,只有褚神风老师一人,日尚偏东未中,时交申末午初。”

    李仲华连连摇首道:“这就不对了,在下相随褚前辈同行,片刻未离,只在驿道中奔行,何况抵达楚雄镇南之间,天色已交末正,显然有人冒名假扮,遂其借刀杀人之计。”

    卢祥面现惊愕不已。

    李仲华微微一笑,问道:“当时卢老师相遇褚前辈,他的语声与现在的并无丝毫不同么?”

    卢祥立时举手重重击了下脑袋,自责道:“卢某实在糊涂,怎么这点竟未想起?相遇之人语声带有浓浊的豫音,目前褚老师却是琼粤之音,截然不同,少侠所测一点不错。”

    李仲华又道:“毙命少林十九弟子,内中可有大空、大通两人?”

    卢祥摇首正待作答法本禅师情不自禁接道:“大空、大通死了么?”

    李仲华点首道:“正是,与太行三狐及一干妖邪等弃尸驿道旁山沟之内。”

    法慧上人长叹了一声,道:“老衲相信小友说话,但老袖却不明白这人为何假扮褚檀樾?小友可知这人是谁?”

    李仲华缓缓启齿,朗声答道:“六合阴掌”卫长民。”

    此言一出,群雄不由面面相顾动容。

    只听李仲华又道:“卫长民并非主谋,只是从凶而已,主谋者另有其人;天南道人武林云至毕集,无不与“内功拳谱”有关,主谋者借刀杀人,挑起武林恩怨是非,藉此拦阻捱延,遂其夺谱之志,一石二鸟,心机不可不谓狠毒。”

    法慧上人微讶道:“小友可是心疑浦六逸或“恶子房”聂丰两人。”

    “不是。”李仲华望了呼延长吉一眼,呼延长吉以目示意请暂勿说出,李仲华当即会意,接道:“另有其人,不过上人请至大理弥海一带,当可捕获卫长民。”

    昊真子忽道:“莫非戴云山等人亦在大理。”

    李仲华微作沉吟,道:“风闻如此,当在点苍无疑,不过戴云山、神机先生。

    罗令铎惯使声东击西之计,传闻之事是否捕风捉影,亦未可知。”

    法慧上人道:“这样说来,浦六逸当亦风闻。”

    李仲华猛然想起一事,与法慧上人附耳说了片刻。

    法慧上人微露惊容!低声道:“若真个如此,浦六逸必势孤身危,落在叛徒手中,后患无穷,老纳急需赶去。”说着,对法本禅师道:“师弟,事实既已判明,你我与诸位檀樾赶去大理,趁着匪徒尚未发动阴谋之前,及时制止,并擒获卫长民解回少林治罪。”

    法本禅师道:“教遵师兄之命。”

    这时“紫衣无影”褚神风跃身上前,道:“你我志同道不合,不如分着两路,免得心有芥蒂。”

    法慧上人微笑道:“褚檀樾既有此意,老纳也不好勉强。”

    褚神风大笑道:“那么后会有期!李少侠,我们走!”

    李仲华当即与法慧上人等人告辞。

    五人走出大怫守后上劲往大理奔驰而去。

    &&&明月在天,树影铺地,三鼓时分,五人已自赶抵大理郊外,此刻城门己闭,五人越城而入,投在下关一家客栈内。

    翌晨,金轮乍涌之际李仲华独自一人徜徉漫步,穿在熙攘菜市人群之中,缓缓走去。

    大理居滇西,当康滇交通要冲,上关与下关分据南北,商贾络绎,而下关尤盛,为大理城精华所在。

    每逢春季之“渔潭会”为贸易盛会,一如江南当圩赶集,人山人海,五光十色,惜时已过。

    城倚点苍山,面临弥海,地势海拔二千公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不逊于昆明。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弥海月。”称为大理四景,点苍山盛产大理石,着称于世。

    李仲华怀着舒畅的心情,观赏大理街景及汉苗杂处朴实不欺之交易。

    一踏出城外,凝目望去,不禁目旷神怡,弥海风光,一览无遗,波光万顿,一碧无际,毫不逊色于五百里滇池。

    海旁妇女濯衣,白足如雪,孩童逐水为嬉,叫嚣为乐,此乐天氏之民,无愁无挂。

    弥海居大理城东,长九十里,广十里至二十里,因其形如耳,故又名弥水。

    源出弥源县,沥山间巨流,而成巨浸,绕大理城西南流,会于漾濞江,波涛万顷,澄泓一色,饶鱼虾之利。

    海西傍依点苍山,层峦苍翠,古木荫森,湖光山色,风景极佳。

    李仲华漫步于洱海岸旁,公瑾玉面,惆傥潇洒,濯衣少女不时偷觑,私心欣羡,窃窃耳语后又响起一片娇脆笑声。

    他见海旁筑有飞檐方亭,下有砖石为基,由十方石堤伸入,不禁向石堤走去。

    他日来满腔忧烦,为此如梦水光山色,洗涤一净,不禁沉浮其中。

    同行四人各自为政,外出踩探戴云山行踪,及正邪各派举措,分可不易惹人耳目,招致疑心?李仲华却认为浮生得偷几日闲,趁机览赏洱海风光,然后再去崇圣寺。

    海风扑面有种夹凉清新感觉,他负手长立,沉浸良久才往回走去。

    忽见城垣之下有数条人影疾逾飘风般,绕向城北扑去,不禁一怔!暗道:“大白天里,他们不避耳目,不掩蔽形迹,一定是有甚么急事,所去方向,又是崇圣寺。”

    心中一动,身如行云流水般跟迹而去。

    只见前面数人已扑进一片疏林,李仲华绕向林侧,轻轻蹑入,忽听十数丈外林中传出隅喝低语声。

    他尽量避免生起衣袂飘风之声,捉住襟角,电闪而前,藏在一株之后,探目望去,胸中不由大震。

    原来是“翻天掌”燕雷,看神情他早在林中等候数人。

    这数人中发现有燕鸿及副堡主“阴阳手”孔穰,其他四人则不知姓名。

    李仲华不由怒从眉梢,恨不得冲了出去,擒住燕鸿问他为甚么对自己面狠心毒,无奈想听听他们有什么异谋,暂且按捺下去。

    只见燕雷抚髯长叹道:“本堡多年经营,燕某曩苦行事慎思而动,虽然本堡毁成瓦砾,个中秘密尚未戮破,但为何冯丽芬知情?令人迷惑难解?”

    燕鸿道:“这必是李仲华及邬七脱困地穴,随口宣扬!被冯丽芬风闻得知。”

    “不然!”燕雷摇首,面色凝重道:“冯丽芬之父死于地穴多年,已成枯骨,邬七、李仲华何以得知是冯丽芬之父?何况穴中尸骨不下百具,看来为父将成众矢之的了。”

    燕鸿道:“父亲无须烦心,孩儿已借故寻衅,该因冯丽芬背上长剑,为东崆峒镇山之宝,挑动东崆峒门下与他寻仇,现冯丽芬已被引去崇圣寺二李仲华不禁一怔!暗暗痛恨燕鸿,正动念去崇圣寺暗助冯丽芬一臂之力,忽听燕雷道:“借刀杀之,以除心腹大患,鸿儿做得甚好,现我等不可暴露形迹,日昨为父曾瞥见“阴山秀士”师徒两人,欲追取“五色金母”岂能如他心愿?为父在洱海之南三姓村觅妥一所大屋,可暂蛰伏一时。”

    李仲华“哼”了一声,身形疾闪,向崇圣寺飞杳而去。

    崇圣寺在大理城北,背倚点苍山,面临洱海,寺内有三塔,一大二小,鼎立三方,大者高四十丈,凡十六级,与长安大雁塔形式具体而致,建于唐贞观六年,俗名三塔寺,青山碧水,风光明媚,禅房清静,花木扶疏,为滇西胜境。

    李仲华到达寺外,只听钟声缭绕,悠扬清亮,随看洱海波后播送远处,回绕不绝,顿出空灵澄明之感,俗虑为之一涤。

    他驻步沉吟须臾,抬步宛若常人般走入寺门。

    只觉寺中平静如恒,大雄宝殿内梵呗罄鱼隐隐传出,他怀着惊讶心情,步进殿内。

    佛像庄严,高可六丈,西厢十八罗汉身,形态不一,栩栩逼真,两三灰袍老僧击罄闭目诵经,香烟飘渺,肃穆生敬。

    李仲华眼中神光内敛,信步绕至殿后,向一-长廊走去,长廊栏石为大理石所砌,均为碧章玉质,纹理臻密,光滑平整,抚手清凉。

    正走之间,迎面忽见走来一四旬灰袍僧人,面露笑容,走在身前打个问讯,道:“施主何往?”

    李仲华见这僧人举动轻捷,两眼神光如电,显然是“内家能手”忙微笑道:“在下久闻崇圣寺滇西胜境,十方名刹,特来宝刹瞻仰参拜。”

    那僧人含笑道:“小僧悟尘,忝为本寺知客,施主远来,请至禅房待茶。”

    李仲华心切冯丽芬来否,意欲四处走动,忙推辞道:“大师父无须客气,在下只随处走走”

    悟尘朗笑接道:“如被方丈闻悉,岂不要斥责小僧慢客;来到敝寺即是有缘,施主请!”

    说着,用手一引,此时李仲华倒不好推辞,无可奈何地颔首说道:“那么在下恭敬不如从人叩,相烦大师父引路。”

    悟尘微欠身稽首,转身领先走去。

    李仲华随在身后,目光四外流视,看看有无异样?必知悟尘强凝禅房待茶,必有缘故,如不是怕人发现寺中有拚搏凶杀之事,就是对自己动了疑心。

    廊外百花盛放,嫣红扎紫,乳白鹅黄,花香袭人,翠柳垂映,古柏凌宵,虬松飞攫,月池一凝,金鳞浮沉其中,胜景宜人。

    李仲华哪里有心观赏?忧急怔仲,频频不安。

    暗自追悔道:“早知如此,还不如施展轻功身法,掩人寺中窥探来得简便些。”

    如今追悔又有何用?按耐焦急心情随悟尘进入禅房。

    两人落座,悟尘命小沙弥沏上一盏上品普洱茶。

    悟尘笑询李仲华来历,李仲华推称自己居燕京,身列黉门,只因癖好山水,其父同年至好世伯外放滇中,随来观赏天南山水之胜。

    悟尘腹笋渊博,记起孔孟经注,诗词疑难,执请李仲华解教,幸亏李仲华不是如假包换,否则真被他考住了,无不应答如流,声中肯要。

    这时,悟尘对李仲华才华赞不绝口,但悟尘胸中疑云尚未能解开。

    该因天南道上事故迭起,崇圣寺与点苍山唇齿相倚,戴云山等人即将来投之事,本来隐秘异常,不知何人得悉传扬开去?如此崇圣寺变为众所瞻目之地,不得不慎加戒备暗桩密布寺外,李仲华尚未到达寺外,就被得见飞报方丈。

    是以李仲华进入寺内,便有人去暗中窥随,李仲华仍蒙在鼓中。

    悟尘深深望了李仲华一眼,含笑道:“施主才华出众,倚马可待,小僧不胜钦佩,俗说文武同途,施主想必武功定然卓绝。”

    李仲华不禁暗吸了一曰冷气,忖不出悟尘何从而知自己身蕴武学,面色镇静如恒,微笑了笑,道:“在下一介书生,何来武功,大师有误了。”

    悟尘朗声大笑道:“小僧佩服施主涵蓄功夫,不炫不露,人所难能。”说着,一掌平平推出。

    微风飒然,迳袭李仲华前胸,禅门气劲,刚柔并济。

    李仲华巍巍不动,只一刖胸一凹一凸,将推来气劲逼回。

    只见悟尘身躯一阵撼震,几乎从座位上翻了下来。

    李仲华面色一寒!道:“大师这是何意?武功本是防身之物,不得持强凌人,佛门清静之地,形同盗薮,李某容你不得。”说着,疾拿右臂,即待出手。

    忽闻门外沉咳一声,道:“施主暂请息怒,容老纳把话言明。”话声中,走进一白须飘飘的老僧。

    这老僧庄严肃穆,神色凝重,腰干挺直,大步走来,高宣了一声佛号,问道:“请问施主驾临敝寺,还是有意,抑是无意?”

    李仲华道:“这话在下甚是不解,寺院道观,莫不任人参拜瞻仰,有意无意四字,请问何解?”

    老僧面色怔得一怔!道:“老纳”时把话说急了,难怪施主动怒,敝寺已是危机四伏中,转眼即成腥风血雨,施主不如请回,免得玉石不分,老衲于心何忍。”

    悟尘一睑尴尬神情,接道:“适才冒犯,多有得罪,方丈之话是虞,请施主赶快离去。”:李仲华答道:“既然如此,在下只有告辞了二忽闻门外有人暴喝道:“此人放走不得-.”

    三条人影疾逾飘风般一闪而入,只见是三俗装打扮武林人物。

    内中一人生得面赤如火,海口狮鼻,颔下一撮密麻虹髯,目光如炬,气势惊猛,两眼不住打量李仲华。

    李仲华目光反而落在另一人身上,眉宇之间隐泛焦急。

    原来这人白净脸膛,剑眉朗目,约莫五旬不到年岁,气质清奇,令李仲华焦急的是,这人肩上搭着一柄宝剑,却是冯丽芬所背的主月霜剑。

    不言而知,冯丽芬如不是遭了毒手,就是被这人夺取青霜剑,暗中愁急不止,事至如今,又不能明问。

    但听面红如火的汉子道:“方丈大师,安知这人不是妖邪所遣来贵寺踩探的?关系非小,问明了再说。”

    李仲华冷笑道:“敢问三位是这崇圣寺甚么人?”

    面赤大汉似被此话问住,呆得一呆,忽眼中神光暴射,大喝道:“你不需管我们是甚么人?你只说出来立息为何?”

    李仲华淡淡一笑道:“那么请阁下先说出来这崇圣寺用意为何?十方胜地容不得阁下如此胡作非为。”

    面赤大汉面色青白倏现,蓦然狂吼一声,叹身出掌,按向李仲华“乳中”穴。

    呼啸锐风,眨眼即到,来势凌厉无伦。

    李仲华不闪不避,面蕴冷笑,一俟来掌临到近前,突然脚步一撤,五指飞攫而出,左足跟着踢起。

    只听得一声吼叫,那大汉身形立时踢飞出去“喀噤”一声大响,一张禅房红木座椅被他踢得四分五裂。

    但见那人一条右臂红肿胀大,面色惨白,冷汗如黄豆大淌出。

    方丈等人不禁面色疾变,该因方丈也是一禅门奇人,眼光锐利,瞧出李仲华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奇绝玄奥。

    尤其李仲华这招戳穴间脉手法,委实高绝,五指扣在“井肩”穴上,立时闭封穴道,使轮运左右臂中真气无法收回,逆滞于内,如不及时解开,稍时这条右臂便就废了。

    崇圣寺方丈袍袖一展,跃在大汉身前,按掌震开穴道。

    此刻,背着青霜剑之人已欺至李仲华身前,双掌平推而出。

    李仲华“哈哈”一声朗笑中-身形“潜龙升天”而起,尚未抵及承尘,一个倒翻扑下,飞猿臂暴伸而出。

    闪电之间,那人肩上一柄青霜剑已落在李仲华手中。

    龙吟生处,青霞倏涌,室中诸人由不得“哎呀”惊呼出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