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春蚕问出这个问题的时侯,小王爷一脸不屑的说道:
“每个教《论语》的教习都说过,我早就会背了。不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既然小王爷顺口就来,那可否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这句话很容易记,但真正能做到‘有德君子’的人是寥寥无几,因为恨和恼怒是人的劣根。不是谁都能看的开又抑制的了的。”
“如果我能做到这些呢?”
“若是小王爷能做到这些,就会成为一个心胸宽广之人,这样会有无数的人追随你、效忠你,水到渠成的也会成就一番伟业。”
说完这句话,望着两眼熠熠生辉的小王爷,春蚕明白了,这不仅仅只是一个顽童呢,若干年后,他一定会成为让自己刮目相看的人。再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王爷,那赞赏和频频点头不知是对儿子还是对自己这个教习。
“好了,我们继续讲解下面的内容吧。这《论语》的第二句是:‘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霄翰来解释以下这句话的含义。”
“大意就是: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就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可是我不太能理解的是,孝顺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当然,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这样的人不失为一种人才,小王爷在将来招纳人才的时侯,可以将‘忠孝’作为一项标准。”
“这个简单,我府上多的是‘忠孝’的奴才。”
“只此一项还不够,接下来我们再学习一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大意就是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这样的人是我要远离的,对吗?”
“是的。你要想做出一番事业,就一定要亲君子远小人。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霄翰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世人都喜欢听好话,而往往这些好话的真实性却很少。所谓‘忠言逆耳’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这些谄媚的伪君子看似无害,却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所以,作为有担当要做出伟业的小王爷你,一定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灿烂的伪君子。”
“这也是用人之道吗?”
“所以我说,《论语》里面有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就看你怎么去理解。我父亲曾经对我说,若是我能参透《论语》其中深层的含义,这里面的学问足可以让我受益终身。你啊,就慢慢体会吧。”
“我现在明白了教习今天讲课的用意了。”
“哦?那你简单概括一下?”
“做一个享受读书乐趣的人,亲近忠孝,远离谄媚。”
“嗯,孺子可教,小王爷概括的不错。就不知道你实施起来如何。”
“我会努力的,做一个有作为的君子。”
“你能这样想,那真是太好了。好了,上午的课就讲到这里吧,明天我们学习《诗经》。你可不要迟到哦。”
“今天就那么短的时间?”
“怎么,小王爷意犹未尽?但知识的吸收不在多而在精,所以今天所教足够你细细体会了。”
“你明明在为偷懒找借口。”
“呵呵,是不是借口,以后你就明白了。对了,你把今天上课的感受写一篇文章,明天一早交给我。”
“还有作业?”
“你不是嫌今天上课的时间太短了吗?”
说完,无视某人气急败坏的模样拉起弟弟起身,走出凉亭,来到王爷面前失礼告辞。不过,王爷并没有打算放她走,而是语重心长的说:
“春蚕姑娘,从今天的授课来看,我儿还是很接纳你的意见。所以,以后还望春蚕姑娘多费心了。”
“王爷严重了,所谓‘虎父无犬子’,小王爷现在虽还是孩童,但他能接纳我的话,就说明也是有心之人。这样的人,假以时日会成为栋梁之材的。”
“才教了半天的课,你就那么看好他?”
“王爷不看好自己的儿子吗?”
王爷眯起了眼,看着面前这个虽是稚嫩的年纪却有着成熟眼眸的姑娘,赞赏的说:
“我当然看好霄翰,同时也更看好春蚕姑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