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沉睡的大固其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又是一个冬天。又是一个冬天中日落的时刻。

    太阳像个玩累了的孩子,一屁股沉坐到山下去了。云霓以它宏大、壮阔的气势和美丽的姿容,从西南角一直扯到西北角,沸涌了整个西边天。那云霞红中间灰,灰中添粉,缭缭绕绕,宛若升腾在大地的一团火焰。

    云霞的上面是灰白惨淡的天,它的下面,则是生长着樟子松林的青黛色山峰,山峰的下面是无际的、一直伸向东方的原野。在原野的起点上,兴起了一座县城。

    再往东,山峦便兵分两路地向前延伸着。一路顺东北方向起伏跌宕,一路沿东南方向平缓滑行,一直绵亘十余里,两路兵马才骤然相接在一起。之后,没有动一枪一炮,便又拉开阵势,各抱地势,盘盘囷囷地向东挺进。

    我们要讲的这个小镇,是远离县城十余里,正处在两脉山交接处的葫芦口似的地方。

    它的地势比较高,站在这里,可以望见远处的县城。此刻,这幅巨大的云霓画卷,就好像飘拂在小镇脚下的一条方巾。而那座县城,由于受了天色的影响,如同海市蜃楼一般,模模糊糊、忽隐忽现地闪烁着。百户人家的小小山村里,正过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单调、刻板的傍晚生活。

    板夹泥小屋居多,这是小镇诞生的纪念物;北山墙换上砖的房屋有十多座,属于更新中小镇的第二代产物;而独一无二的一幢大红砖房,威风凛凛地挺在那里,是上级为这所小学筹建的。它的原因并不复杂,在一次大暴雨的袭击下,小学校那摇摇欲坠的房子的山墙倒塌了。当时学生们正上课,砸伤了五人,所幸没有死亡的现象发生。县里主管教育的同志不得不把这所学校的校长三番五次递上来的、厚厚一叠的报告郑重打量一遍,不无慷慨地拨款救“灾”红砖房犹如鹤立鸡群,是小镇人们的惟一骄傲。此刻,在小镇的一条幽僻的深雪巷中,传来了相面人摇铃的声音。

    嘎吱嘎吱铃铃、铃铃铃大头鞋踩雪的声音和铃声交糅在一起,向小镇的人们进行着最后的乞求和诱惑。

    然而,哪一家的大门也没有再打开。也许是人们对他厌烦了,也许是饥饿的肚皮正在促使人们全力以赴地忙着晚饭,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没有人再把这相面人请进屋来。他也就像笨拙肥胖、浑身乌黑的北极熊一样,慢吞吞地步出小巷,踏上公路,心满意足地拍着腰包下山了。

    云霓变暗了,那红颜色在逐渐减淡,而乌青的颜色却浓重了,天也更灰暗了。

    媪高娘坐在炕沿上,一遍一遍地摆着扑克,她的孙女楠楠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奶奶,饿死了,我先吃了。”

    “嗯,吃吧,去吃吧。”

    她仍旧在倒扑克、抽对儿。一络白发飘到满是皱纹的额头上。

    “对圈,嗯,好,有贵人。再抽一张看看。”

    她自言自语着,嘴角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又抽出一张。

    “红桃尖,好,好!圈配尖,贵人指路,又是红的,能走通!楠楠,给奶奶端碗饭来!”

    媪高娘兴致勃勃地把扑克捋在一起,在炕沿上敦了又敦,齐刷刷地装到盒子里。

    楠楠答应着,盛了一碗黏黏乎乎的大楂子粥,递给奶奶,又从咸菜缸里拽出一截黄瓜咸菜。

    她们就这样开始了晚饭。楠楠吃得很快,她放学时和同学们约好了,今天晚上去刘小娜家看电视。听小娜说,电视上的人可清楚呢,一蹦一蹦的,有的唱歌,有的演戏,还有的说相声。她还说那电视就跟她家装小鸡的纸盒箱子一般大,一通上电就能看见人。“奶奶,我上小娜家去了。”“嗯。”“她家有电视,她让我们都去看。”“嗯。”“奶奶,你也跟我去看电视,行吗?”“嗯。”“那你就快点吃啊。”“嗯。”媪高娘不住地嗯啊着,仍然慢条斯理、心不在焉地吃着,她有她的心事。其实,孙女究竟说了些什么,她一点也没听进去。

    在太阳还有一竿子高的当儿,她听到了相面人的摇铃声。她叫住了他,把他带进另一家——

    那使小镇所有的人都恐怖的魏疯子家。

    他是一个专爱捏老鼠的疯子。他年轻时是开小火车的,一次,开到与公路交叉的路口,一辆汽车抢道,两车相撞了。他是遇难人中的唯一幸存者。他从此便疯了,被送去北安治了两次,仍然不见有起色。他的妻子被他亲手杀死了,两个孩子由姥姥家接去抚养,这魏疯子就一个人生活在这里。

    他的邻居就是媪高娘。

    刚住进这里时,魏疯子倒也安静了许多日。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又犯了病,手里拎着两只老鼠,连蹦带跳地跑到院子,大喊大叫,折腾了一两个小时,一直也没有人敢上前拦住。后来,他咬牙切齿地把老鼠捏得吱吱直叫,而后哈哈大笑地说:

    “啊哈,你再也不能欺负我了,我把你捏死了,捏死了!你这灾星,灾星!啊哈哈”他高高地挥着胳膊,那样子,简直像个因为得了胜而发狂的拳击家。

    他就这样一次一次地表演类似的闹剧。只要小镇上一响起这种声音,人们便赶紧关门闭户。年老的人说,这是一种会带来灾难的叫声。只要他一出现,人们便惊弓之鸟似的逃散了。

    媪高娘是年轻时就丧了偶的。她的三个儿子都在县城上班,大儿子把女儿楠楠放在这里与奶奶做伴。她开了一个豆腐店,每天卖豆腐的时候,魏疯子都准时地站在门口,伸出手,要上一块。

    只有媪高娘敢接近他,他也只听媪高娘的话。

    相面人说,疯子是小鬼缠了身。因为出事的岔路口旁边有几座荒坟,那些小鬼就化成老鼠来出气索命了,而疯子又把老鼠捏死了,这样,附在他身上的鬼气就更大了,很需要吃一次还愿肉。不然,疯子就会招惹来所有的老鼠,使这个小镇都遭殃。

    温高娘虽不十分相信会有此事,可她的心里仍然是咯咯噎噎的。倘若真的,那这小镇不就变成一个鼠镇了吗?她越想头皮越发麻,心也好像让麻绳给揪起来了,难受得不得了。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像见了救星,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似的,不停地央求着:

    “先生,老先生,快行行好,使个法吧。我们这老骨头老肉的倒不怕,死也就死了,快爬到黄土边了,可娃娃们多啊、小啊,行行好吧。”

    是的,自从小镇诞生的第一天起,这里就约定俗成地成了一个老人与孩子生活的世界。那时,有了劳动能力、能自己挣口饭吃的姑娘和小伙子们,由于没有升学考学之“忧”都报名就业了,一头扎进了茫茫的大森林,清林、伐树,住在男女之间只隔着一张草席的帆布帐篷里。到了该成家的年龄,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结婚、安家、生儿育女,他们开辟了自己生活的新天地,理所当然、不无骄傲地做着诞生地的太岁爷。而孩子们再大一些,就送到小镇上,由父母亲戚抚养,直到上完小学。

    多少年来,一直都是这样的。

    媪高娘喜欢孩子。由她亲手接到这个世界上的娃娃,算起来能编成一个班了。一想到孩子们将要由于一个疯子而受到连累,嫩嫩的脸蛋将要被老鼠所啃啮,她就心疼得直哆嗦,她怎么能不乞求呢?

    相面人也现出很焦急的神色,叹了口气说:

    “做还愿肉吧。杀一头猪,请来男女老少都吃,就把灾吃没了。”

    “灵吗?”媪高娘站了起来,有些疑惑地问。

    “心要诚,方可灵啊。”

    她依照他的吩咐给了他三十元钱。因为相面人说要由他亲手买布,给魏疯子做个“替身”到了日子,就把它送走。鬼气驱散,疯子也就会好了,小镇也就会得救了。

    几十年的生活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度过的。不管它多么的贫瘠和荒芜,她还是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发自内心地爱着。一想到一次还愿肉可以解除还未降临到小镇的弥天大祸,她就是做什么也舍得出来的。此刻,她用整个身心,虔诚地这样想着、做着,为魏疯子,为孩子,为小镇。

    这“贵人指路”不是清楚地向她预示了这些吗?她喝着粥,可眼睛却盯在扑克上。她真的把那相面人当做指路的“贵人”了,她感激他,甚至又深深地埋怨自己给人家的钱太少了。

    “三十元,太少了。能买一个小镇人的命啊!”她不由又自言自语起来。

    “奶奶,你真磨蹭,天都黑了!”

    楠楠见媪高娘嘟嘟哝哝地自顾说起话来,不由得生气了。

    媪高娘终于听进了孙女的话,她连忙笑吟吟地说:“着什么急,大长的夜。奶奶牙口不好,你就不知道心疼?”

    说完,她故意绷起脸。

    “那人家电视都要开演了,我都找不着座了。”楠楠好不伤心。

    这一下倒使媪高娘想起了刘合适家买电视的事。县里修电视塔已经有一年了,而小镇的人们却没有一家买电视机。并非是人们手里没钱。这小镇的老人,几乎每一家都多子多女,这些生龙活虎的棒劳力,承包之后,钱票子一把一把地往家里捎。况且老人们夏季种个菜,每天也卖个块儿八角,短不了手上花的。有的人想买,可因为没有人打头,不愿意丢人现眼;也有的人认为买那玩意没用,整天闹闹哄哄的,连个清闲劲都没了;也有的人想买,可却又舍不得花钱。

    媪高娘呢,她是想,钱应该用到当用的地方,不能胡乱花。就说这房子吧,确实是泥坯都掉了,柱脚也朽了,下雨天纸棚直往下漏水。儿子早就说要翻盖一下,她硬是不肯。一则花钱太费了,二则这老屋多少年都这样住了,觉得舒坦、服帖,若换个空荡荡的大房子,只怕连觉都睡不着呢。再说,这做豆腐的人家,用这样的小屋最合适,因为驴拉磨时总要把屎拉到地上,鸡呀、鸭呀的也愿意往屋里钻,显得活活生生的,多好啊。更重要的,是她心里有她的隐秘,常言道:盖房看位。这盖房里可有大道理呢,万一动错了土,惊了神,地没了灵气,人就是活着也不兴旺,整天病病歪歪的,岂不是反福为祸,后悔都来不及的吗?

    房不盖、电视也不买,她心里有她的盘算。可刘合适家买电视,她可是一点也没料到的,这太出乎她的意料了。

    刘合适是小镇上有名的拉泡屎也要跑回自己家厕所的人。他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挖空心思地想占个便宜,哪怕是一丁点的便宜。人们都说“吃亏”这个词与他向来无缘,他的眼珠一转,就会生出好多道道来。所以,也没有人再记得他的名字叫刘成贵,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称他为“合适”年轻的与他平辈的称他为“合适兄弟”晚辈的孩子都唤他为“合适爷爷”他听后,不但不恼,反而高兴地对人家点头哈腰地施礼,不无欢喜。

    媪高娘对他的印象很坏。

    文化大革命时,他曾告状说他的邻居——就是现在的小学校长,是苏修特务。证据是:他家每天晚间都发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声响,类似电影上发报机发报的声音。这下可苦了那位干巴瘦的校长,他整日被审讯、批斗,他暗自发誓再也不研究什么无线电了,对那些红红绿绿的软线,东一条,西一根,你是无法对他们解释清楚的。

    两家子过去本来不错,连院子都是通着的。夏日时各放一个方桌在地中央吃饭,晚饭后,就合拢起一堆青草,烧出团团的浓烟来熏赶蚊子,天南海北地谈个痛快。可是这种日子因此而宣告结束了。老校长进了干校,他的老婆一气之下,虎着脸率领一家子人把大门外的两大垛柈子搬进院子,十万火急地筑起了“院墙”

    两家相通的平展展的大院子从此便被一垛高过屋脊的拌子给残忍地切成了两半。

    刘合适叫苦不迭,这倒不是因为他怜悯老校长一家人,而是犯愁这高高的“大墙”挡住了阳光,他家的院子在上午的时候简直跟牢狱一般。

    就是现在,老校长重新走马上任了,那垛柴禾也还是坚如磐石,岿然不动。记得有一次老校长提议说要把它拿下一些,嫌这“墙”太高,看着也别扭,好像连新鲜空气都透不过来。这话刚一出口,便被他老婆骂了个狗血喷头:

    “老贱种!好了伤疤忘了疼!”

    “墙”西面的刘合适听此言后,第一次感到伤心了,他吸溜着鼻涕,对老伴说:

    “谁知道这都是怎么回事。那时都那么干,我也就随大流,赚了个老积极的名。我可是一心一意地那么想啊,人家要求咱们那么做呀。可现在,又倒了个个儿,我就是神仙也算不出会有今天啊。”

    “你总是吃屎也抢不上热乎的!”老伴把鸡食盆狠狠地摔在院子里。

    刘合适蒙着头,孩子一般呜呜哭起来。

    他买电视了,他有钱,可谁稀罕上他家去看?

    媪高娘连忙教训孙女:

    “别上他家去看,有什么看头!在家好生呆着,要不帮奶奶挑豆子泡上,明早还要拉磨呢!”

    “我不,我去看!你说要跟我去,又变卦了,你糊弄人,我自己去!”楠楠抓过头巾,气鼓鼓地推门跑了。

    “真是孩子,真是孩子”媪高娘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着。

    天全黑下来了。那条飘在西边天的大红方巾让夜给烧毁了。天上没有月亮,只有星星在鼓着腮帮唱着那永远唱不完、也永远没有人会听懂的歌。楠楠小跑着,她一点也不感到害怕。深雪巷中,回响着嘎吱嘎吱的踏雪声和急促的拉风匣似的喘息声。她感觉到星星在跟着她一同跑,而且星星总也撵不上她,她总是占绝对优势地跑在前面。她得意、高兴,想对着这条幽僻的小巷喊几声,她觉得自己的四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