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高档次,集名家名作于一堂,恪守“诚信为本、货真价实”从面获得了社会的信赖和关怀。
荣宝斋新记(1950年)开创了传统雕版印刷术的新纪元,做出了世人瞩目的贡献。继承传统雕版印刷,发挥木版水印事业愈加成为荣宝斋核心性的业务和使命,她代代承传,可谓“活的文物”延续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为发展传统技艺和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荣宝斋精湛的装裱、装帧和古旧破损字画修复技术为世人称道。多年来,荣宝斋的装裱艺人们以娴熟的技艺装裱和修复了大量的古今书画艺术品和名人墨迹,他们运用传统技术和经验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有很多新的建树,使这门传统技艺生发了新的光彩。
荣宝斋是民间的博物馆,收藏名人书画和文房四宝精品。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收藏了许多元、明、清及近现代艺术珍品,其中有著名的米芾苕溪诗残部等国家一级文物,是北京收藏这类文物最为丰富的单位之一。
悠悠三百年的文化老店荣宝斋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紧紧地连在一起,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文明,它是全社会的财富,令人仰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焕发着新的光彩。“荣宝斋”三个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紧紧地连在一起,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文明,凝结着大家的关爱,它是全社会的财富。
荣宝斋将恪守“诚信为本”之信条,以“荣名为宝”竭诚为社会各界服务,努力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增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
荣宝斋历史
据有关史料所载,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后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松竹斋的创办者是一个浙江人,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纸店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三部分:一是书画用纸,以及各种扇面、装裱好的喜寿屏联等等;二是各种笔、墨、砚台、墨盒、水盂、印泥、镇尺、笔架等文房用具;三是书画篆刻家的笔单(所谓笔单就是书画篆刻家们经过名家推荐,订出其作品出售的价格标准。松竹斋代客订购,可以从中提成。同时挂笔单的书画篆刻家们又在该店购买纸张笔砚等各种用品、使松竹斋一笔有很可观的稳定收入。
那时琉璃厂内最出名之南纸店,首推松竹斋,因其承办官卷、官折而得名。盖专制承平时代,朝内衮衮诸公无所事事,乃于阅看外省各大吏呈递奏折时,挑剔其件中之破体字及与各种款式之不符者,以为尽心于国事也。大凡臣下呈递折件,字要工楷洪武正韵,尤当谨记本朝历代皇帝之庙讳,与天边皇、背旨、落地臣,种种之避忌。稍有疏忽,即被阅折大臣指出,轻则罚俸,重则降级,是以封疆大吏均皆引以为戒。故对于选用奏折,必须纯洁无疵者为上上品。琉璃厂松竹斋深知奏折关系本人前程者甚大,对于此事十分留心,每一白折必经十数人之手拣选而得,稍有微细之墨迹即打入残货推内,故其价比较他辅昂贵半倍有奇。凡售出者,绝无丝毫毛病,用主买去准可放心。因而各省疆吏,皆知松竹斋货物可靠,由此生意更见发达。
但是,松竹斋的店主毕竟是官宦之家,并不精谙于经商买卖之道。尤其是张家的后代不够争气,经营无方,加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每况愈下,原来顾客盈门的松竹斋此时竟也濒于破落,到了难以维持的境地。这时的店主人为了将这个信誉卓著的老店维持下去,特意聘请了当时广交京师名士的庄虎臣为经理,下决心弃旧图新、改变面貌。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曾任国子监祭洒)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
随有时光的推移,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后荣宝斋又以其绝技木板水印闻名中外。木板水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印刷技术,用这种方法印制出来的中国画酷似原作,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是当今任何印刷方法都无可与之相比的。荣宝斋用木板水印法制作过的七十二候诗笺、二十四节令封套等,鲁迅、郑振铎先生见后曾称它为琉璃厂诸笺肆中之白眉(即同类之间之杰出者一编者按)。
当年,就连齐白石老先生面对荣宝斋复制后的自己的作品,也难辨真伪。